长春,奏响旅游业创新转型的时代强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业进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攻坚克难、突破瓶颈的关键期。
长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515战略”、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三步走”战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旅游名城为目标,旅游业创新转型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持续增强,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尤其是近两年,在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大潮中,长春旅游节拍激越、舞步飞旋,发展气场不断升腾;在“东北亚区域型旅游名城”目标指引下,长春旅游路径清晰、成果丰硕,全域旅游框架初显;在以冰雪和避暑两极资源带动四季旅游发展的产业格局下,长春旅游底色更暖,成色更足,给广大游客、旅游从业者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据统计,2015年,长春旅游就迈进了千亿级俱乐部。“十二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数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96.27%和118.32%。目前,全市A级景区达到46家,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数量成倍增长,一批具有创意思维和发展潜力的项目、产品破土而出,旅游业呈现繁荣健康、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长春旅游,正一步步演绎精彩,奏响创新转型的时代强音。
秋天的长春,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夏日里的满目苍翠已掺杂了淡黄、橘黄、金黄、橘红等色彩,更添韵致。
铺开长春旅游地图,以中心城区为原点向外蔓延,净月潭、莲花山、庙香山、吊水壶等生态景区星罗棋布、景色秀丽,恰似绿浪翻滚,尽显生态旅游的无穷魅力;雕塑公园、长春一汽、关东文化园、东北民俗博物馆、伪满皇宫博物院等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耀眼夺目。
如果对长春近年来发展的关键词作一个盘点,“旅游”显然不可或缺。今年上半年,长春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924.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5.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1%、22.55%。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长春一直探索着更加符合需求侧的旅游发展战略。守好旅游底色、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旅游品牌、“旅游+”相融相盛……长春已经构建起东北亚区域性旅游名城的发展新格局。
转型谋篇:重塑旅游版图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长春没有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想要发展好旅游该从何处着手?
站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大时代下,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的大潮中,结合长春特色,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对长春旅游业发展提出了“资源为根、特色为本、文化为魂、市场为导向”的总体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落实这一要求,首先需要从意识上、从体制上转变,而后是产品上、营销上、服务上的跟进。”经过认真思考和自我剖析,长春市旅游局局长曲笑明确表示,要敢想敢为,在转型发展、谋篇布局上下功夫,打造长春旅游的“升级版”。
近两年,长春旅游转型发展不断加速。从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到嵌入大局、“创造”大局、“建设”大局,从一座城市的发展战略出发,以更加全面、系统、科学的理念认识旅游、谋划旅游、推进旅游。
从部门单打独斗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型,抓住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这一显著特征,发挥旅游管理部门、各行业单位、广大市民的作用,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全体居民共同参与、各类要素全面利用、区域协调并进的发展模式。
从旅游资源分散开发向科学开发转型,按照“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体现旅游,把城市作为大景区打造,把旅游元素、城市文化、城市精体现在每一个角落。抓住旅游要素、功能的整合,突出文化内涵和资源优势,坚持空间、时间、地域、全景、全时打造,由点线发展向全域旅游转变。
从景点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型,积极培育休闲度假旅游新业态,打造符合休闲养生条件的旅游度假区,延长旅游时间,扩大旅游消费,培育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推进产业转型的同时,长春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涉及面宽、综合性强,与相关产业联系密切,必须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科学设计好引领发展的“导航仪”和“施工图”。
2014年、2016年,长春先后出台了《加快培育旅游新兴支柱产业的意见》和《做大做强冰雪和避暑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旅游产业定位、发展目标、推进措施,确立了旅游业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指明了把长春打造成东北地区旅游度假中心城市和东北亚区域性旅游名城的目标。
以《意见》为引领,长春编制完成《长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长春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长春市智慧旅游发展规划》《长春市冰雪旅游规划》《长春避暑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长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总规和专项旅游规划,指导九台、双阳、净月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完成了专项规划,一系列规划的编制完成,精准描绘出长春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径。
在发展方向上,突出了以冰雪和避暑两极资源带动四季旅游发展的产业格局,突出了加快旅游度假区建设的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突出了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突出了产业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
在发展重点上,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备、产业融合度高、特色鲜明、四季皆宜的旅游度假区。大力开发与城市发展总体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冰雪和避暑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更强。
战略明确,规划得当,路径清晰,一个旅游业发展的全新版图跃然眼前。
去年年末,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打好“优势牌”“特色牌”“融合牌”,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支持冰雪和避暑旅游产业发展,变“冷冰雪”为“热资源”,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名城。这标志着长春旅游开启了新的篇章,也预示着长春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改革创新:催生发展活力
新体制、新机制释放活力,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千帆尽举,有力地引领着长春旅游业破浪前行。
近年来,长春以改革创新激发旅游业发展新动能,深化旅游行政管理改革、产业发展机制创新、旅游企业内部改革,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新动力、释放新活力。
2015年初,长春成立由市长任主任、相关副市级领导为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这一高位统筹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临时性议事机构的成立,使长春初步形成综合协调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部门积极参与、县区齐头并进的工作机制,也为长春市旅游局调整为市旅发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体制机制领域的创新举措,成为长春推动“综合产业综合抓”的有益尝试。
旅发委成立后,在制定旅游规划上,前期研究更加扎实,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在旅游市场监管上,建立起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在年度计划组织实施上,可以做到更精准,重点更突出;在重大项目实施中,统筹协调推进作用更明显;在活动的协调组织上,更加便利顺畅。
紧随旅发委的成立,长春又组建了全市首家国有旅投集团——长发旅游投资集团,负责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发建设与运营,并以此建立起高位统筹的全市联动新模式,形成了齐抓旅游大产业,共推旅游大发展的整体合力,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市场营销、项目开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长春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发改、建设、园林、交通、财政、市容管理等部门也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推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业迅速增加,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动真格。今年上半年,经过“书面陈述”和“遴选陈述”两轮审核,长春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倡导支持下,长春将努力探索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深耕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实验田。
近年来,长春旅游统计工作改革也取得实质性进展,长春市旅游数据中心加快建设,旅游统计指标测算体系、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快速推进;旅游市场综合监管“1+3”改革深入推进,正在积极筹划建设长春旅游巡回法庭。
体制机制的改革破题,让整个行业变得生机盎然。随之而来的产业融合和创新则更加彰显出抢眼的实力。
在旅游发展政策的支持下,长春发展起一批新兴旅游业态,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商贸、旅游+农业等蓬勃发展,初步建立起以“旅游+”为核心的新产业框架体系,让传统产业呈现出崭新的生命力,书写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旅游+农业。近年来,长春鼓励县(市)区、开发区积极探索和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精品民宿、农耕体验、果蔬采摘、康体养生、民俗节庆等特色产品开发,支持“农业嘉年华”“农业主题公园”等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位于农安县的剑鹏马城,以马文化为主题,打造了马匹繁育和交易、训练基地、马术欣赏、专业赛事承办、休闲观光等一系列主题化产品和功能,一年一度的“马文化节”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深度演绎“马文化”。
旅游+工业。长春拥有一汽集团、皓月集团两大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早期建筑和生产线是工业游中的精品旅游品牌,构成了长春独特的旅游风景线。今年以来,市旅游局会同一汽集团围绕一汽生产线观光通道扩容、讲解及综合服务提升等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推进。
旅游+体育。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赛、森林马拉松赛,提起长春这些国际性冰雪和消夏赛事品牌,耳熟能详。近年来,长春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青年冰雪运动俱乐部,通过打造体育赛事品牌、推进青少年冰雪运动全覆盖、加大冰雪运动设施供给等,推进旅游与体育产业联动联合。
旅游+文化。长春将电影文化、汽车文化、雕塑文化、警示文化、冰雪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深度融入旅游,长影旧址博物馆、长影世纪城、长春国际汽车公园、一汽红旗文化展馆、伪满皇宫博物院、伪满“八大部”、伪满遗迹群、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城市雕塑群等旅游产品深受游客欢迎。
旅游+互联网。从长春旅游局一网双微平台到各旅游企业的几百个小自媒体平台,再到全民“朋友圈”,长春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旅游信息服务、产品服务、位置服务等,推动旅游方式从传统跟团游向跟团游、自助游、自驾游等多种类型发展。长春还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营销,邀请国内大V来长采风、制造话题、发表攻略和游记。每逢消夏节开幕,长春旅游产品和活动信息均以千万计的数量传播出去。
品牌战略:打造全新名片
从悦目的冰雪风光到美妙的冰雪体验,从激情的冰雪赛事到欢乐的冰雪童话,从浪漫的冰雪温泉到开心的冰雪年俗,从便捷的冰雪之旅到厚重的冰雪文化……一年一度的长春冰雪节,深挖“冷资源”,推进白雪变“白金”,打造了冰雪旅游的长春品牌。
与冰雪节齐名,以“休闲消夏、清爽长春”为主题的长春消夏节,成为长春旅游又一张金字招牌。
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冰雪、避暑旅游产业发展,在成功举办10届长春冰雪旅游节的基础上,于2007年推出首届长春消夏节,成为在全国率先举办消夏主题旅游节庆活动的城市。
借助消夏节这一平台,激活了涉及范围广、发展空间大的避暑旅游,在2016年、2017年连续摘得“最佳避暑旅游城市”殊荣的同时,长春在全国率先出台避暑旅游产业促进政策、率先启动避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清新凉爽”已经成为与“冰情雪韵”齐名的经典旅游品牌。
特别是近两年,长春创新消夏节办节模式,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办节,并坚持服务民生,让更多让百姓参与其中,感受幸福,森林徒步赛、国际啤酒节、草莓音乐节、马文化节、消夏灯会、乡村旅游节、东北亚文化周、城市定向赛等系列消夏活动层出不穷,充分体现出为百姓办节的理念。
与打造冰雪、消夏两大活动品牌同步,长春更加注重冰雪和避暑产品的开发,更加注重冰雪、避暑产业链的延伸与融合。
净月潭、庙香山、莲花山、新立湖,四个精心打造的滑雪大本营倾情提供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单板滑雪、旅游滑雪等各种产品;国信南山温泉城、御龙温泉、关东文化园、天怡温泉、凯撒温泉等温泉项目带给人冬日里的舒适体验;天泽冰雪大世界、欧亚卖场冰雪奇缘主题乐园、关东冰雕园、新立湖冰雪童话世界等成为玩雪嬉雪的乐园。
乡村休闲、森林避暑、嬉水乐园、户外运动等避暑观光体验产品不断升级,剑鹏马城、同乐水上世界、海之恋广场、巴蜀映巷商业街等一批避暑旅游新业态极大地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生活。
在完善电影、汽车、警示、雕塑、冰雪等城市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长春把乡村旅游作为重点,积极打造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园采摘、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及康体养生等多种业态并存的乡村避暑旅游产品,开展野菜节、采摘节、甜瓜节、乡村文化节、农副产品大集、垂钓比赛、自驾露营等系列乡村旅游活动。评选推出长春市全域旅游乡村示范点创建单位,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通过示范点的带动,把乡村旅游的末端“激活”,实现“小资源”与“大市场”相衔接,通过一个个精品“小全域”,带动整个县域以及县域间的全域旅游发展。
为展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成果,从旅游角度看城市变化,市旅游局还组织“游长春美景,看城市变化”系列旅游活动,精心编排5条精品线路,每周发出的两班长春新貌主题游直通车,带领市民和游客畅游春雕塑博物馆、规划馆、南溪湿地公园、劳谦公园、德苑公园等一批城市新景观,感受城市变化,发现长春之美,让长春市民更自豪,更幸福,让外地游客更羡慕,更向往。
在加强品牌建设的同时,长春出重拳开展宣传营销,加大城市品牌形象的树立和城市旅游形象推广,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把旅游营销与经贸招商、节庆会展、外事活动、航线推广等有效结合,进一步擦亮“休闲消夏胜地、冰雪体验之都、文化游览名城”城市旅游品牌。
强力开拓境内外客源市场。赴北欧、东南亚等开展一系列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大的推广活动;结合航线推广赴淮安、扬州、合肥等地开展专题推介;积极参加旅游专业展会;在南京、广州、香港、台北等境内外重点客源市场分批建立长春旅游营销体验中心,实现旅游宣传的阵地化、常态化。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长春发起成立了东北旅游推广联盟、“中国避暑旅游城市及产业联盟”,使区域旅游合作深入推进。联盟成员共同开展境内外营销,推介“四季东北、精彩关东”的整体形象以及东北避暑旅游城市群整体形象,进一步增强了大东北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随着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的深入,长春加强旅游项目储备和重大项目招商服务,旅游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十二五”期间,长春市共开工建设重点旅游项目145个,总投资696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涉旅项目72项,累计完成投资36.92亿元。
做强基础:优化公共服务
“旅游集散中心对散客出游来说真是太方便了。”前不久,来到长春文化旅游集散中心的游客王小姐欣喜地发现,这里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专线、旅游集散换乘、散客自助旅游、旅游信息咨询、导游服务、票务预订等“一站式”服务,堪称市民和游客身边的“旅游管家”。
近年来,长春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一大步,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网点遍地开花。长春火车站、长春西客站游客服务中心,长春旅游集散中心等相继落成。让王小姐印象深刻的长春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位于长春南岭体育场,这里通过对旅游资源、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打造了集旅游集散、旅游咨询、景区点推介、旅游洽谈、购票办理、产品展示于一体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旅游客运枢纽。
利用旅行社门市、景区游客中心、银行服务网点等优质社会资源,长春相继设立40余处旅游咨询服务网点,各网点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免费旅游咨询服务,根据游客意愿量身定制出行线路。同时,各网点还将按季节特色免费为市民提供旅游景点、线路产品等宣传资料,市民可通过触摸屏等设备实时查询最新的旅游信息。
“在外旅游,儿子还小,我带去上卫生间总会遇到尴尬的情况,让他一个人去不放心,带他进女厕又会引起卫生间里其他人的反感。没想到长春有第三卫生间,这么贴心真要为它点个赞。”在长影世纪城,来自沈阳的王女士笑盈盈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长春新建、改建“第三卫生间”7座,实现了5A级景区“第三卫生间”全覆盖。
长春不断强化“厕所革命”建设成果,2015至2016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82座,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城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厕所文明宣传奖”。2017年计划建设旅游厕所建设107座,现已开工或完工46座。去年,长春启动了“暖手暖心”工程,在3A级以上景区、部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城市公园及餐饮机构卫生间安装暖水洗手设备500台。令人耳目一新的行动,是长春探索旅游公共服务的新尝试。
长春还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导游考试线上培训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旅游应急及管理平台等项目投入使用;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安全预警、事故处理等快速应急系统;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强化了智慧服务、智能管理、电子商务在旅游各环节的广泛运用。
今年上半年,长春新开通徐州、南通两条国内航线,持续运营海参崴—长春—曼谷、长春—上海—新加坡、长春—扬州—曼谷等国际航线,搭建起通达的航线网络,这些“空中金桥”使长春成为区域旅游的重要节点。
长春还积极推进旅游惠民,会同相关企业推出“居游一卡通”,市民可凭卡免费或优惠浏览省内及辽宁省的24个景区。长春加强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标识牌建设,旅游餐饮、购物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加强。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长春积极推进联合执法,强化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让不规范行为有了戒尺。
近年来,长春市旅游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春季行动”“暑期整顿”专项整治,重点打击“不合理低价游”“黑导”以及扰乱旅游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旅游市场秩序。畅通了旅游投诉受理渠道,及时妥善处理游客投诉。规范了行政审批工作,制定了审批告知、服务承诺和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长春市旅游局承担的4类业务、32个网上办理事项,全部纳入了全市“一门式、一张网”系统。
顺势而为,全面发力,不断华丽蜕变的长春,正快速驶入旅游发展新时代。承载着不断创新转型的新使命,长春旅游业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一个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已迎面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