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长春市立体现代的交通体系
初冬时节,寒意正袭人。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深层律动,却勃发出奔涌的热潮与盎然生机。
11月14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领导小组会议在长春召开,再一次为长吉图战略的深入推进与实施指明了前进方向:加快对外通道建设,推动长吉图区域系列对外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与东北亚区域国家的紧密合作,谋划设立长吉图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长吉图战略将持续推动落实,着眼实处,再创辉煌。
以深远的战略考量,着眼当下,谋划未来,强势推动。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指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沿边开发开放、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为推进长吉图战略深入实施带来新机遇,提出更高要求;要扎实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重点工作,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更大突破;要强化产业支撑,深化周边合作,加强平台建设,畅通内外通道,抓好区域联动,推进先行先试,搞好招商引资。
省长蒋超良在讲话中强调,要按照巴音朝鲁书记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抓好贯彻落实,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深入实施。应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切实加强领导和加大协调力度。
此次会议是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及时和重要的会议,对于落实省委提出的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发开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五年多来,长吉图先导区真抓实干,步步为实,步步为精,成绩斐然——长春市核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吉林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延边州开发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各节点城市、功能区进一步完善……长吉图战略,让吉林的开放发展梦有了更坚实的翅膀,让吉林打开了大开发、大开放的空间。
眼下,长吉图开发开放的集结号再次吹响,这艘巨轮正携着新的希望、向着新的目标扬帆奋进,必将抒写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
长春
抢抓机遇发挥腹地支撑作用
加快通道建设,加大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民营经济,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长春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切实发挥中心城市腹地支撑作用,全力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向纵深发展。
把开发开放平台和通道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长吉图战略落地生根。长吉图战略的实施,需要一个全域性的载体和战略性平台。长春市从腹地和战略纵深角度出发,打造了规划建设面积448平方公里的“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以此为先行载体,打造成长春承接落实长吉图战略的产业发展集聚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对外开放的大平台。目前,作为对外开放重要通道的兴隆保税区已封关运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基本建成,高新区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枢纽中心取得重要突破,空港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达501个,建成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随着主城区“两横三纵”快速路与该区域主动脉的联通,整个区域将形成四通八达的畅通脉络。
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支撑,做大做强长吉图腹地经济。近年来,长春市坚持拉“长”补“短”,深入实施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战略,加快构建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三大支柱产业,总投资158亿元的一汽Q工厂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德国工业园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41.5亿元的一汽丰越前9个月实现产值176亿元,全市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达237户;大成集团在省市帮助下全面恢复生产;长客实施“走出去”战略,今年前10个月实现产值196.4亿元,增长18.7%。加快发展医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4%、13.7%、10.2%和24.4%。扶持发展生物、广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增势超过工业平均水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汽车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商贸文化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滚动推进的50个投资5亿元以上服务项目,今年开工46个,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等1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吸引入驻企业2000户。
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实现长吉图区域创新驱动。抓好科技型“小巨人”企业,目前产值3000万元以上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已经达到327户,增长20%以上,争取打造更多的“希望之星”。抓好科技项目,今年已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异山梨醇、高强度玄武岩纤维、小型民用无人机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
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主要突破口,引领提升长吉图区域市场化程度。谋划实施“一区多点”总体布局,把长春全域作为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大力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深入落实实缴登记改认缴登记等措施,进一步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降低市场准入和全民创业门槛,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新登记私营企业达16224户,同比增长61.5%。;新增注册市场主体达70645户,增量超过去年全年。
吉林
层推进挖掘新一轮发展路径
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国家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战略举措,是我省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支撑。自去年2月长吉图战略实施领导小组会议以来,吉林市在空间布局、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了全新的发展路径。
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中心城市提质扩容。按照“北工、中商、南居”的总体框架和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旅游度假名城、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快十大功能区建设。在北部,以发展工业经济为核心,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金珠工业区和高新北区建设,促进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转换,培育产业集聚功能;在中部,以发展第三产业为核心,推进哈达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建设,实施老企业搬迁改造“腾笼换鸟”,培育现代服务功能;在南部,推进高新南区、松花湖风景区和北大壶旅游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和旅游业,培育旅游宜居功能。自去年2月长吉图战略实施领导小组会议以来,十大功能区累计实施产业项目510项、基础设施项目115项,投资总额近千亿元,到今年年底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80亿元,接近市区的一半。
加快项目建设,带动总量提升和结构调整。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投资31亿元的吉化40万吨ABS、投资35亿元的晨鸣30万吨轻涂纸等一批工业项目投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90项,油页岩瓦斯发电、维伊康功能食品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在服务业方面,吉林国际商贸城、吉林财富广场、世贸万锦大酒店等一批商贸和物流项目建成运营,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一期年底接待游客,吉林市保税物流中心获国家批准。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域联通和城市承载能力。两年来,吉林市实施基础设施重点工程200余项,完成投资276亿元。吉林绕城高速、长吉北线一级路、松江南路、迎宾大路立交桥、吉林大桥、江城大桥、秀水大桥、丰满大桥竣工通车,城区东西向交通大动脉——雾凇大路全线贯通;吉珲客运专线吉林境内段进入收尾阶段,吉林站东广场完成改造,西广场换乘中心正在建设,双吉高铁换乘站和铁路西环线进入前期筹备,吉林陆路港建成启用。中心城区改造供热管网327公里,总投资16亿元的松花江热电三期扩建工程建成运行,改造供水管网27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5万户,市污水厂二期建成运行,日处理能力由30万吨提高到45万吨。
延边
完善通道打造对外发展前沿阵地
延边州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延边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州开发开放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示范区确立了“区市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和领导机制,优化配强示范区领导班子,新班子团结和谐、奋发向上、想事干事,也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城老城统筹建设,珲春欧亚商城、大宸水产等项目相继建成,紫金矿业多金属综合回收、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珲春,已日益成为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
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关闭了9年的珲马铁路恢复国际联运,已运进煤炭60万吨、精铁粉4800吨,实现了双向运输、常态化运营。珲春口岸成为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俄罗斯面粉25吨。圈河口岸跨境桥项目中朝两国正式签署了建桥协议,立项的前置要件基本完成。延吉机场开辟了至韩国青州、济州、釜山以及朝鲜平壤、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多条国际航线。海关总署正式批准珲春经朝鲜罗津港至上海、宁波的内贸外运航线拓展业务,集装箱运输由单向变为双向,运输商品由煤炭扩展到粮食、木材和铜,复运进境口岸增加了黄埔、泉州等港口,辐射区域扩大到整个东南沿海。
对外合作不断深化。苏玛集团(珲春)物流中心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公司注册等前期工作,年底前完成项目规划设计,一期工程明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浦项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去年9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柳多岛境外经济合作区项目已经启动,并与朝方就规划面积、运作模式及合作内容达成了共识。
产业支撑日益增强。依托图们朝鲜工业园,引进朝鲜劳动技术人员1700多人,已有惠人电子、华龙科技、康基电子等27户企业入驻园区。海产品加工粗具规模,珲春海产品加工园已进驻加工企业36家、贸易企业83家,前三季度,实现产值19.3亿元,增长36.5%。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开辟了珲春至金刚山海上游、图们至七宝山铁路游、对朝自驾游和骑行游等10余条跨境旅游线路,前三季度,延边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27.2万人次,增长19.5%。专设400万元外贸发展资金,大力扶持外贸企业发展,三峡集团、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已落户珲春,总投资3.3亿元的珲春国际商品交易市场投入运营。前三季度,全州口岸出入境人数达110.5万人次,增长19.8%,口岸过货量达175.1万吨,增长75.8%。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