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之水畅流田间——我省农村金融创新亮点探析

25.05.2015  11:12

      核心提示

      “三农”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作为农业大省,如何找出农村普惠金融的破解之道,让金融之水在吉林农村畅流?

      我省以农村金融创新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突

      破口,全国首创推出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土地经营

      权抵押贷款、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信贷产品,涉农信

      贷投入不断增加,农村贷款利率水平明显降低。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

      “三农”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作为农业大省,如何找出农村普惠金融的破解之道,让金融之水在吉林农村畅流?

      事实上,我省农村金融,从来都不缺乏亮点。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一批“接地气”的金融产品“破茧而出”,现代支付结算工具的加速推广,让金融“输血”农村经济更加通畅。

      围绕土地创新让农民资源变资本

      没有有效抵押物,保人不好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贷款是最薄弱环节,却也是农民需求最迫切的。

      顺利地忙乎完了旱田播种,四平桑树台镇民发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赵海洲长舒了一口气,这个皮肤黝黑、性格直爽的汉子也曾为“贷款难”愁眉不展。“多亏了银行发放的300万元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我们用这笔款以1.1万元每公顷的转包费流转了180公顷土地,其余的购置种子、化肥。预计年末合作社将增收近50万元。

      土地是农村最大和最重要的资产,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是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基础,以土地未来预期收益作保证,以县级物权融资农业发展公司为服务平台,创新的一种融资方式。赵海洲扳起手指头算一笔账,“一年期利率7.8%,三年期利率7.995%,五年期利率8.32%。与民间借贷最低利率相比,每万元保证贷款利息支出每年至少节约1000元以上。而且贷款最快2个小时,最慢2天就能到账,可以随借随还。

      如今,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唤醒了农村土地这个庞大的“沉睡资本”。截至4月末,全省60个县(市、区)已有43个成立了物权融资公司,其中,梨树、东丰等31个县(市、区)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共为农户、林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9563笔、金额14.3亿元。龙井市为国有农场开展了“果树预期收益保证贷款”业务,为农户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延边州、白山市、通化市通化县、白城洮南市、公主岭市等地正在探索开展林地、参地、水权收益、住房财产权保证贷款。

      用土地经营权进行抵押贷款,这在去年之前老百姓可是想都不会想的事情。而如今,我省已把它变为了现实。

      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张玉山就成为公主岭市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的第一位受益者。“面对一大块看得见的利润,就因缺少资金不能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张玉山只能望洋兴叹。今年,张玉山的心结打开了,他以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为抵押在农业银行贷款30万元,承包了30公顷耕地,整个春耕期间,他忙得更是脚打后脑勺。

      在我省,随着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相继涌现。为破解农村金融瓶颈,省农行率先在延边州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今年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省28个县市(区)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可以满足单户1000万元以内的大额贷款需求。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每亩耕地给农民贷款400元的话,每年就会有400亿的资金投入到现代农业中去,同时,承包证和经营权证的分离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规模经营,加速流转,把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了,可以说把土地变成他的财产性收入,对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好处。

      依托“互联网+”让农民尽享现代金融服务

      近日,集安市财源镇刚下过一场雨,水气氤氲。60多岁的廖大爷走进村里的小超市领取了当月养老金。“以前取钱得花钱坐车跑一趟镇上,现在拿着银行卡,走几步路就到助农金融服务点取到了。

      像这样的助农金融服务点,省农信社在全省已建立了5793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金融网点全覆盖。2013年,吉林农信与吉林联通联合推出“智慧农村”手机支付业务,并先后在吉林省集安市、公主岭市、双辽市等地试点启动。今年一季度实现交易笔数14万笔、金额58万元。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移动网点”的吉林农信流动银行服务车,经常深入到偏远地区、市集和农业生产资料交易集散地,现场办公,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空白和拥堵问题。

      “以前收购人参提心吊胆,就怕钱丢了。现在只需轻轻一刷,几万元货款瞬间结清,再也不用拿着几十万现金到处跑了,联银快付真是咱收参人的好助手。”集安市清河镇人参加工户胡宝财通过“联银快付”移动POS业务,省去了他的许多苦恼和不安。目前,此项业务累计交易180亿元。

      为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省农行积极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创新“粮易金”粮农交易非现金平台,使收粮企业和卖粮农民由“一手粮一手钱”的传统现金结算模式,向“一手粮一卡通”的现代金融网络结算模式的重大转变。借助农业银行电商平台,创新推出“农商e网”,使农民充分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目前,该行已在县域地区设立“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11030个。“粮易金”累计交易笔数52.02万笔,累计交易金额681.58亿元,占全省粮食交易总额的89%。

      记者了解到,人行长春中心支行在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依托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农户的偿还能力和信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既培育和提升了农户信用意识,又优化了农村融资信用环境。

      服务下沉

      金融供给不断增加

      截至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4857亿元,同比增长36.2%。近5年来,我省涉农贷款年均增长近20%,大大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农户贷款覆盖率由不足50%上升到84%,全省农业贷款利率平均下降了3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但有关数据统计,全省农村金融信贷需求满足率仍仅为30%左右,缺口超过800亿元。要“输血”三农,解决“供血不足”,还要增加原动力。

      “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还需要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财政部门通力合作,既要做好金融服务,也要做好产业引导,创新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的导向和撬动作用。”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行长张文汇认为,政府部门要引导社会投资转向农村地区,国家应制定优惠政策,比如免税、贴息,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同时建立涉农贷款利差补偿制度。

      4月20日起,央行决定,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信社水平;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这让许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看到了希望。

      围绕“三农”金融需求,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各家金融机构也是“亮点”频闪——

      省农信社创新开发五大类、104个金融产品,初步形成了履盖农村金融需求的产品服务体系。特别是“直补保”贷款更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省农行围绕玉米、水稻、人参、杂粮杂豆、畜牧等12类特色农业产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实施区域特色金融服务。

      邮政储蓄银行吉林省分行敞口发放涉农贷款,研发了农民合作社贷款、农机购置补贴贷款、烟农小额贷款、“公司+农户”模式贷款、家庭农场贷款、互助基金担保贷款等业务。

      我省也将继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探索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结合、贷款融资与融资租赁相结合、信贷服务与保险服务、物权融资以及套期保值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拓展“贷款+保险”模式。

      我省农村金融市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