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要素和资源配置方向 提升上海绿色农产品供给

22.09.2017  10:28

  市政府新闻办9月20日上午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农委主任张国坤介绍了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情况。市农委巡视员陆鸣、市农委副主任叶军平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张国坤表示,这项工作上海起步比较早,2016年7月,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沪府发〔2016〕55号),对本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7〕3号),积极推进本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

  从总体来看,当前上海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基础:一是都市现代农业特征鲜明,上海最有基础和条件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就是在功能上具有经济、生态、服务等集成功能,在模式上重点发展高效生态绿色农业,在生产经营上表现为高度集约化、市场化;二是市场需求量大、需求多样化;三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要求更高,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总体目标,把生态环境作为城市实现创新、绿色、共享发展的底线和红线,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上海发展农业,更多地不是为了保障生产而是突出生态功能,更多地不是追求产量而是抓好品质提升。

  张国坤表示,未来,上海农业的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增加绿色农产品供应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走产品绿色、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回答如何细化落实《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的问题时,张国坤表示,进一步完善上海的农业规划要摆在突出的位置, 对照上海自身的发展要求,除了要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任务外,尤其要重视蔬菜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划定和建设,处理好粮菜关系、粮经关系,调整要素和资源配置方向,提升上海绿色农产品供给。

  在回答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问题时,陆鸣表示,从“卖稻谷”到“卖大米”是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探索,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上海农业“品种、品质、品牌”战略的重要抓手。今年上海水稻种植主攻主抓早熟品种,打时间差,集中力量推广早熟、中熟水稻品种,努力创出一条可以复制、可以延伸的营销模式。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打造出上海新大米的统一品牌,成为上海市民日常生活中主食文化的乡愁与回味。

  陆鸣介绍,今年的上海新大米营销从产品质量上,确保全程可追溯,“三品”认证信息、生产区域、生产单位信息均在包装上注明;从包装设计上,实行统一包装营销,分为1公斤和2.5公斤两种规格;在销售价格上实行最低指导价,其中有机认证12元每斤,绿色认证10元每斤,无公害认证8元每斤;销售渠道上,全面进入百联集团系统销售,在百联旗下大卖场、标准超市可以购买。

  在回答品牌建设的问题时,陆鸣表示,上海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了“三品”战略,即品种、品质、品牌,围绕这项工作,市农委主要从市场引领、科技支撑、组织化带动和服务支撑四个方面推进。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南汇8424西瓜、马陆葡萄、松江大米等。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市农委表示,目前上海正在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重点加快构建科学统一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园艺厂、养殖基地建设,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特别要建设崇明生态岛全国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稳定发展“三品一标”,严格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和风险评估,推进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记者 张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