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榆县整村易地搬迁村新春见闻

15.02.2018  18:53

  新华社长春2月14日电 题:打油诗中的家乡美——吉林通榆县整村易地搬迁村新春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双溪

  吉林省通榆县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个县的陆家村2017年整村搬迁上楼,村民张福军喜欢用打油诗描述他眼中的家乡。记者一走进他的家门,两行清秀的楷体打油诗就映入眼帘。出人意料的是,他的诗歌创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里的垃圾多少。

  2017年初陆家村整村易地搬迁后,64岁的张福军和老伴当上村里物业公司的保洁员,闲来无事,张福军迷上了打油诗。

  他是这样描述搬迁前的陆家村:“一根垄沟三代人,爷爷种田种到孙。”他是这样描写搬迁前后的变化:“昔日劳累农活干,到秋不剩几个钱;如今土地都流转,不用种地给现钱。

  刚当上保洁员时,张福军很忙,根本无暇创作:一些村民上楼之后,农村的做派一点没变:装修之后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随地吐痰,开窗就扔垃圾袋,瓜子皮屑满天飞。刚上楼的那些日子,他和老伴两个人每天8小时都打扫不完6栋楼。

  一开始,他会对着高空抛物的街坊邻居大喊警告,但作用不大,很多村民依然我行我素。后来村委会几次三番地给村民讲道理做工作,并开展文明家庭的评比。对于环保标兵披红戴花,给予奖励。

  半年之后,村里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多数家庭都自觉地将生活垃圾装袋放在门口。张福军也不用一边扫地,一边盯着高空坠物了。他和老伴每天只要2个小时,就能把保洁工作干完。

  时间充裕了,他又能搞创作了,元旦前后,一口气写了60多首诗歌,内容多是歌颂农村新生活、新面貌、新气象的打油诗。其中一些还被刊登在县里自办的文学诗刊上:“苞米穿缨红满地,葵花开遍山坡上,喜看大地风景美,今年又是丰收样!

  过去农闲时节,村里人少不了走家串户打麻将。张福军看不惯,动员村里的老头报名参加秧歌队,带头扭起来了健康大秧歌。冬日午后只有零下20摄氏度,但在陆家村的文化广场上,秧歌队、广场舞队、扇子舞团、篮球协会纷纷组织活动,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

  新年将近,村里的联欢会上少不了张福军的配音诗朗诵:“今昔对比家乡变,党的政策是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