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展顺利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当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具有承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的优点。通化市为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为百年民生工程,以“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总体思路,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加强多元化投资合作,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经过两年的实践运作,积累了“地下生命线”工程“五个结合”的建设经验。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控详规相结合。坚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先行,完善设计,规划到位,确保建设标准更高,承载功能更健全。编制完成《通化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2015年-2020年)》和《2015-2016年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通化市2015年-2030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今年2月通过了省住建厅组织的评审。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纳入到智慧城市建设整个体系当中,建成后将把现代信息和通讯手段运用到地下综合管廊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监管之中,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该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模为81公里、总投资65.7亿元、工期6年。包括38条现状及规划道路下建设73.36公里,以及城港经济带7.6公里。具体工程包括新建地下综合管廊80.96公里、随管廊改造及恢复道路50.6公里(含路面、车行道、人行道、地上绿化设施景观、标牌标线、路灯等)、随管廊新建市政道路21.85公里(含路面、车行道、人行道、地上绿化设施、标牌标线、路灯)。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市政道路建设规划、修建相结合。紧密结合市政道路建设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设计规划,避免重复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在已经建成道路下建设的管廊,尽可能减少路面破坏,对于新建和翻修且有计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道路,一定要管廊先建,道路后修,并且把海绵城市、美化亮化绿化等综合考虑进去,分步实施,形成整体。去年,该市结合通化大街升级改造,在全省第一个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5.4公里,建成3.5公里,完成投资3.25亿元。
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结合。通化市在全省率先将污水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力。今年,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要以城市中心为主”的要求,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和新城建设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经省里确定,计划建设地下管廊16.6公里。其中:续建工程,今年通化大街地下管廊续建6.5公里,现已完成4公里;新建工程,今年计划实施新华大街、金厂大街、湾湾川山堤三路、康明路及官道岭大街5条道路10.1公里,形成廊体2.8公里。目前,官道岭大街已形成管廊1100米、湾湾川山堤三路已形成管廊1700米。新华大街钢筋加工区完成,排迁沟回填完成,前期围挡设立完成并已封闭、化粪池处打桩完成,降水井完成6个。金厂大街基坑开挖200米,并完成该开挖段基坑支护85%,完成80米垫层、底板防水及防水保护层。累计完成投资2.34亿元。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投入巨大、资金回收期长。通化市审时度势决定采用PPP模式进行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在筹划阶段,市委、市政府注重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PPP运作新路,决定项目整体采用PPP模式打包运作,将整个项目的建设、运营、维护、管理由一个运营团队操作。其中,管廊及新建道路采用建设-运营-移交模式进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随廊改造道路采用委托运营模式进行运营、维护。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采用“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运作;随廊改造道路及新建道路采用“政府付费”模式运作。同时,要认真按照省住建厅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招标管理要求等严格执行细节管理,力争将通化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打造成我省的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