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民生之本 铺就幸福之路——通化市人社局大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纪实

04.08.2016  19:35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去年以来,通化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人社部门不断营造创业环境、开辟就业门路,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引导各类就业群体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就业总量增加、质量提升,拿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就业成绩单:截至目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550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399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685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9%以下;仅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840人,完成年计划的63.6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8.7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78.16%。稳定的就业带来稳定的生活,山城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日益提高。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按照“保基本、可持续、均等化”的原则,完善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和职责,加强各级人力资源(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设,统一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创业服务专门窗口,为创业人员提供项目推介、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贷款等服务。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着力打造“通化市招聘超市”品牌,组织开展市、县(区)联动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共计举办各类群体招聘活动136场次,参加企业2676户次,提供岗位41538个,达成就业意向11866人。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工程,进一步完善“三支一扶”政策,全市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区6个,帮助大学生创业285人,带动就业613人。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和转移就业,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6个,吸纳扶持农民工企业2055户,吸纳农村劳动力8900人。积极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以日盛就业服务公司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强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446人,实现就业1430人。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整合教育资源,将市技师学院、市卫校、市农校等9家培训鉴定机构和企业组成职教集团,开展面向全市覆盖城乡的全年常态化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实现专业建设统一、招生就业统一、师资交流统一、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职教集团成立以来,共组织411人参加就业技能培训,30人参加创业促就业培训。全面实施“三年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贯穿从学习到工作各个阶段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共组织职业培训3915人。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承办全省学生组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举办通化市“技能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组织中国技能大赛吉林省赛区机修钳工和冷作工竞赛。

  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精心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媒介,广泛宣传税收减免、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加大省级就业创业专项资金争取力度,争取资金500万元,扶持创业项目9个。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手续,降低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7亿元,直接扶持创业者2089人,带动就业6297人。精心扶持新型创业平台,2015年末,我市首家“创客空间+支点创客咖啡”正式揭牌,开展创业活动15场、项目对接3个、就职招聘活动5场,解决就业20余人。做好社保补贴身份认定,目前已认定2015年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7765人,补贴金额2026万元。

  强化公益性岗位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原在两区使用的市管公益性岗位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下放到两区管理,实现管人管事管钱相结合。实行编制化管理,对我市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进行总量控制,对超编的公益性岗位人员逐步精减消化。实行规范管理,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实施意见》《公益性岗位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通知》。实行从严管理,从2016年起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均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少于40%的岗位补贴,新招用人员3年协议期满后退出岗位,对辖区内公益性岗位进行抽查检查,严查空岗、吃空饷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