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甘当关工委主任办“四老家教班”推向全国
中国吉林网白山讯 杜甫曾有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对于普通人,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散步、打牌、听评书。但是对于江源区关工委主任冯玉华来说,70岁,则是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的绚丽舞台。
1998年,冯玉华从江源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位置上离休了。他回到区委,做起了区关工委主任,并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我是35年的老党员了,总觉得人这一辈子,真正能赋予自己力量的绝对不是物质,而是信念!”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冯玉华这样说。
发起“爱邮天下”活动
帮贫困孩子捐助医疗费
松树镇有一个17岁的学生叫费泽利,从小因家里失火被大面积烧伤并毁容,多年来为了给费泽利治病,家里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他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也因病而丧失劳动能力,费泽利的姑姑带着费泽利找到了冯玉华,哭着讲述了侄子的不幸遭遇,希望得到关工委的救助。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他首先召开了记者会,呼吁全社会爱心捐助,并与江源区委宣传部、区直机关党工委、邮政局等单位,发起了一个“爱邮天下”的活动,进一步解决费泽利所面临的实际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凑齐了他的医药费。冯玉华还自掏腰包,拿出1000元钱,为费泽利姑侄俩解决了去外地看病的吃住费用。费泽利的姑姑为表示谢意,把一苗新挖的山参送到冯玉华的办公室,冯玉华说:“你到市场上把这参卖了给孩子治病吧。”十几年来,在冯玉华的倡导下,江源区开展了“关爱包保”活动,逐步形成了江源区直属各部门包保、学校老师包保、关工委“五老”包保、社会企业包保、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的关爱网络。
忍着病痛讲党课 无私奉献做榜样
采访过程中,冯玉华一直不停地咳嗽,他说这是多年讲课落下的毛病。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冯玉华几十年如一日深入机关、学校、乡镇、社区、企业等单位,通过各种形式,不知疲倦地向广大干部群众及青少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长期讲课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咽炎,每次下基层,都要随身带着咽炎片等药品。
一次,江源大阳岔林场邀请他为该单位工人宣讲十八大精神,正赶上他顽固的咽炎又犯了,他怕讲不下来,便邀请一位老同志备课并一同前往。会场里很静,坐满了青年工人,他在讲台前忍着病痛开始宣讲,起初还好,但当他讲到一半时,嗓子开始发痒,讲不出话来,那位老同志见状,立刻上台代替其接着讲,场内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工人们说:“你们老一辈人不仅课讲得好,而且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也着实令人感动。”到关工委工作十几年,冯玉华写作报告材料50多万字,进行宣讲活动600多场,受教育干部群众3万多人次,中小学生6万多人次。
首创“四老家教班”
在全国推广新型教育理念
对于冯玉华古稀之年仍投身工作,身边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出于关心对他说:“老爷子别干了,也没钱赚。”有的人则是讥讽嘲笑:“这是当官儿没当够啊,多大岁数了,还天天这么折腾!”对于这些声音,冯玉华觉得,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舆论所左右,只要认为是对的,就要坚持走下去。
在冯玉华老人的带领下,江源区按照“五有”(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成效)的要求建立了区直属各级关工委255个、关工小组311个,又针对现在普遍存在的“421家庭”(四个老人、二个父母、一个孩子),在国内首创了普及新型科学教育理念的“四老家教班”,并推广至全国。在冯玉华和他的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江源区形成了一支敬业奉献、充满活力、积极工作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
“每次当我讲完一堂课后,看到孩子们露出会心的笑容,我就觉得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冯玉华,始终遵循“离休不离志,退休不退色”的精神,在关爱下一代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实习记者 矣玲玲 报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