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非为“一带一路”倡议预演 中非深化发展任重道远

11.12.2015  18:12

  12月10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举办“一带一路投资与挑战系列研讨会之非洲篇”研讨会。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开可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1日电 (见习记者 开可)在2015年的中国外交“收官月”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将目的地选择非洲大陆,并在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中方将在未来三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把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举动彰显了中方对与非洲的关系的高度重视,既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体现,也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更具体的演绎和预演。

  中非合作是“一带一路”预演

  自2013年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非洲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主要的参与国也是重点获益国。 在12月10日举行的“一带一路投资与挑战系列研讨会之非洲篇”研讨会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所所长徐伟忠表示,非洲与“一带一路”的关系要从“一带一路”的本质来看,“‘一带’的实质内容是连接欧亚大陆,‘一路’是沟通西太平洋周边国家和印度洋周边国家。”徐伟忠表示,“一带一路”是开放的,不会封闭在原来设想的六十多个国家之内。“中非互联互通,中国在这方面看到了潜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非合作给‘一带一路’起了先导作用。”徐伟忠说。

  在习主席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之际,坦桑尼亚官方报纸《每日新闻》就刊发文章称:“‘一带一路’将使中国在全球事务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和角色,在非洲,这为加快非洲的工业化进程提供充足的动力。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埃及和南非五国被指定为未来10年里‘一带一路’上的重点获益国家。”

  据悉,仅在2013年一年,中国的发展金融机构在非洲的基建投资就超出134亿美元,2009年至2014年累计提供资金将近600亿美元。在刚刚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又宣布未来三年提供600亿美元,支持非洲大陆的发展。

  中非关系如此“”,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看来,这是有“”可溯的,而且“”是非常扎实的。这个“”就是中非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中国在加入联合国的时候,主要是靠‘非洲兄弟’帮忙。中国也曾援建坦赞铁路。60年代,周总理出访非洲,在非洲当地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王辉耀认为,应该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继续加强和非洲的传统友谊,继承好当年的中非友好关系。

  徐伟忠认为,中非关系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徐伟忠提出中国在非洲应该看到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人口增长快,二是城市化速度快。人口增长快就需要经济,而城市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契机。

  中非深化合作任重道远

  中国更加开放,更多的中国企业在非洲“落地生根”。中非的经贸往来不断深化,贸易额不断上升。未来中非如何利用好新时代的契机,继续深化合作,仍然“任重道远”。

  王辉耀认为,“一带一路”的实施主体是企业,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依靠政府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方面需要有更大的考虑。”王辉耀提到,习主席访问非洲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计划,现在的关键就是怎样落实。“关键是把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怎么样让企业参与进来,怎样发挥在非洲的华人华侨和华商的优势。

  此外,非洲经过中高速经济增长的积累,原来依赖于初级产品的产业已经出现不适应的状态,徐伟忠表示,现在的非洲到了要发展制造业的时候,这也是促使中国投资必须转型的原因。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储殷介绍,非洲目前有两个特点,一是快速城市化,二是青年人口呈现爆炸趋势。这两个特点让中国投资不得不考虑转型,“非洲现在最需要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支援企业,现在最需要的是解决就业,服务业、制造业最需要。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必须有转型,如果到这里投资不能解决就业,反而加强失业,矛盾就会越来越多。

  而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也面临管理上缺少中层干部的难题。储殷比喻说:“上万人的工厂,最核心的人才不是经理,而是车间主任。”中国企业缺少的恰恰就是从当地人中选拔出来的“车间主任”。储殷介绍说现在这些“车间主任”主要由中国人担任,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问题。他们往往是“现学现卖”,“每个人只会几个单词,最后就导致管理过程当中冲突很大。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