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姐”和她的“爱心驿站”
记者 韩雪洁 刘佳宁 陈婷婷
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长春火车站内人流熙熙攘攘。位于车站二楼候车大厅西南角的“‘轮椅姐’朱立红爱心服务室”,不时迎来一些重点旅客。对待每一位旅客 ,朱立红都是同样热度:笑容可掬,胜似亲人。
爱心服务室,即重点旅客候车区,专门负责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帮助,解决他们出行困难。沙发、医疗床、热水壶、哺乳室……这是朱立红用一片真诚和真爱为重点旅客搭建的“爱心驿站”。因为她经常用轮椅推着出行不便的旅客,大家送给她一个亲切的称呼:“轮椅姐”。
寒来暑往,“轮椅姐”朱立红和她的“爱心驿站”已经服务重点旅客近10万人。爱心伴随着汗水,把真情和文明传递到四面八方。
“无论多苦多累,为旅客服务都是我分内的工作,是我对旅客应尽的义务,坚决不能让来到长春站的重点旅客寒心……”这是扎根在朱立红心中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诺千金的信念。
宁可自己千般苦 不让旅客一时难
48岁的朱立红是长春站客运车间值班员。她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客运员、值班员。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旅客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2009年开始,长春站进行施工改造。当时身为客运大厅引导员的朱立红,经常发现重点旅客进出站行走困难,就主动利用休息时间,使用轮椅等助残设施推送旅客进出站。这一推,开启了她作为“轮椅姐”的爱心旅程。
开始那几年,是朱立红最辛苦的时候。从候车大厅到站台有1000多米的路程,来回需要半个小时。维修期间的临时通道没有直梯,轮椅只能在行包通道上行驶。40度的斜坡,凹凸不平,为了避免下坡时客人跌下轮椅,朱立红便将轮椅倒着推,用自己的身体护住旅客,从没有让旅客受到磕碰。若是遇上下雨天,通道里便会积上没脚深的水,走上一趟鞋子就会湿透,而碰上重点旅客多的时候,朱立红根本就顾不上换鞋,只能穿着湿鞋一趟趟奔跑。
她把旅客的安危时刻放在心上,从来没有让旅客磕碰过。每天上班,她都会把轮椅仔细检修一遍,绝不会带病出乘。地下通道光线不好,她就自备手电筒。天气冷的时候,她就买个暖水袋,还自己动手缝了个小棉被,让旅客拿在手上、盖在腿上,挡挡冷风、驱驱寒气。站台上风大,她就让旅客在站台休息室多呆一会儿。下雨天,她只顾着用雨伞把旅客遮得严严实实,自己却被淋了个透心凉。
2012年4月,尽管车站施工即将结束,但是为了把重点旅客服务做得更好,长春站专门成立了“轮椅姐”朱立红爱心服务室,并增加了10名工作人员。两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分配到车站的大学生赵军婷和马丛,受朱立红事迹的影响,主动要求到爱心服务室工作,和朱立红一起值白班。朱立红感到,“轮椅姐”不再是她个人的荣誉,而是一个团队的象征,更是车站乃至铁路职工服务社会的一个标志,她下决心要带领大家共同努力,一定把这个名字叫响,把这个品牌擦亮。
几年来,朱立红从未休过节假日、双休日,她用轮椅推过400多斤重的旅客,照顾过102岁高龄的老人,接过阑尾手术后仅仅3天的孩子,送过传染病人,抬过列车上提前生产的孕妇,对无监护人陪同单独出行的重点旅客,更是体贴照料,帮助打水、辅助如厕、缝缝补补、代办改签……
朱立红说:“开始做这些事情,旅客不理解,害怕花钱,对我态度冷淡,有的故意躲着怕找到他。我认准了一点,一次、两次不行,坚持做十次、百次、千次、万次,总会有人理解的。”
让爱的轨道不断延伸 让爱的诺言永远传承
为了不遗漏重点旅客,朱立红从“坐等旅客求助”向“主动巡视”延伸,只要爱心服务室里没有需要服务的人,她就去候车大厅里来回巡视。
82岁的敦化老人孟庆福就是朱立红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他拄着双拐,走路蹒跚。“大爷,您要去哪啊?”朱立红热情地问道。“你有啥事?”老人冷冷地回答。“大爷,我看您走路不方便,想帮助您,不要钱。”朱立红耐心地解释,并推来轮椅,把老人带到爱心工作室,为老人倒上热水,让他安心休息,说到时间就把他安全送上车。老人临走前,在朱立红的工作单里悄悄夹了100块钱。朱立红发现后,坚决把钱退还给老人。老人感动地说:“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想到有人对我这么好。”“大爷,别说您来车站里了,就是在外面,我看见也会扶您一把的。”一周后,老人往长春站党委寄了一面表扬朱立红的锦旗。
经过长期实践,朱立红总结出一套服务重点旅客“四勤四联”服务法:勤于巡视,掌握重点;勤于问询,了解需求;勤于照料,舒适候车;勤于护送,便捷乘降。为了把重点旅客服务拓展到社会,朱立红牵头建立了全程爱心联系网、劳模助残联络站、医患急救联动线,并设计制作了预约服务联系卡。她与在长春站办理客运业务的400余名列车长互留联系方式,实现了车上车下的延伸服务;携手长春市公交集团160车队,联合打造“劳模手牵手,温馨路路通”特色服务;与长春市120急救中心建立联系,与长春市交通之声雷锋车队开展服务互动。
“轮椅姐”朱立红爱心服务联系卡上印有爱心热线,朱立红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准备接听旅客的预约和求助。自2012年5月以来,朱立红已向旅客发放“爱心联系卡”3万余张,先后有3000多名旅客向她电话预约求助,无论何时何地,朱立红从未失约。她曾经在凌晨2点接过一位母亲寻找离家出走儿子的求助电话,朱立红一翻“折腾”,帮助家长解决了难题。
“每一天少则二三十、多则四五十人,最多的一天我们接送了102人,累得腿疼,但是听到旅客由衷的感谢,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朱立红的手机计步器记录着她每天行走的里程,最多的一天,她走了4万多步。她经常穿着鞋底很厚的鞋子,省得走路多了磨脚,可她的脚上还是长出了厚厚的老茧。
“大娘,你就放心吧!我推轮椅都7年了,有驾照,并且7年无违章,从没被交警罚过款,保准安全将您送上车。我再给您一张爱心联系卡,上面有我的电话,只要您出门,无论黑天白夜,我都送您,保准让您安全到达,快乐出行。”“告诉旅客别着急,我用最快的速度‘飞’回来!”面对一些不常出门,到了车站情绪紧张或者急性子的重点旅客,朱立红经常使用开心的语言,缓解紧张的气氛。她的乐观、机智、幽默、真诚,源于她视旅客如亲人的胸襟。
朱立红的言传身教,让她的两个年轻搭档赵军婷和马丛深受感染,赵军婷说:“朱姐的好脾气是练出来的。”马丛说:“朱姐的核心精神是奉献,她每时每刻都把笑脸留给旅客,在她这儿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无论多脏、多累的活儿她都抢着干,无论多不讲理、多难照顾的旅客,朱姐总有办法让他们高高兴兴满意地上车。”
多年的体力透支,朱立红落下了腰痛胃痛的毛病,经常吃去痛片。但不管怎样疲劳,一步入岗位,她就来了精神。
在朱立红的影响和带动下,长春站干部职工120余人自发建立了一支以她为核心的“春之约”爱心服务团队。爱心服务,已经在火车站场区实现了全覆盖。
旅途有终点 服务无止境
为了不断创新铁路客运服务,长春站2015年5月成立了“朱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朱立红紧密围绕服务创新这个主题,通过定期向职工征集“金点子”,围绕服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攻关,在提升铁路服务旅客软环境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2015年11月,朱立红牵头发起“长春市运输企业服务旅客携手同行交流会”,来自铁路、公路、民航、公交、轻轨、雷锋出租车队等长春市交通运输企业的40余人坐在一起,探讨编织起一张覆盖长春市、甚至全省的服务大网络,在重点旅客服务上实现市内交通与火车无缝对接。他们建立了信息交流微信群,统一制作了“温馨出行服务联系卡”和敬老、爱幼、助困、准妈妈“爱心识别贴”,便于提供服务,同时唤醒更多人的爱心。
今年春节前,一位老人带着孩子去海南,朱立红爱心服务室为老人和孩子贴上了“爱心贴”。一路上,爷孙俩得到了悉心照顾,到了海口,列车长帮助打了出租车送到目的地。老人反馈说:“这是我最幸福的一段旅途。”
在服务重点旅客的过程中,朱立红不断受到鼓舞、激励和感动。在朱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陈列着很多耀眼的集体荣誉奖状、奖杯和她个人的获奖证书:“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吉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第五届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2015年度人物……荣誉见证和记录了朱立红和她的爱心团队的付出和收获。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面墙上,还贴满了朱立红跟旅客的合影,每张照片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家住松原农村的“玻璃娃”小李达,管朱立红叫“大妈妈”,他定期要去天津治病,每次需要在长春换乘回松原。朱立红为李达提供预约服务已有3年,每次接送他,都给他买食品,还特意给李达买一大瓶他喜欢吃的桃罐头;一位来自台湾的“爱心妈妈”,为了给患脑瘫的孩子治疗,来长春中医学院学针灸2个月。朱立红为她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她对长春留下了美好印象;几位幸福的百岁老人,拽着朱立红的手,让她给他们做女儿……
从以前主动找旅客提供服务,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旅客知道了长春站有“轮椅姐”,几年来,朱立红和她的爱心团队服务旅客行程达几万公里,照顾重点旅客10万余人。爱心服务室收到旅客表扬信和留言表扬2000余条,6大本留言薄上写满了感谢的话语,凝聚着真情。
“人在旅途,车站就是旅客的家,做旅客的贴心人,使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旅客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出行;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快乐他人、快乐自己,实现人生价值。”这是朱立红与旅客不变的约定,是爱的承诺,也是朱立红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领悟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