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资源转向拼环境——绿色发展在东北
新华社沈阳5月6日电(记者李建平、汪伟、郭翔)春耕时节,黑龙江省延寿县信合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洪亮却没有购买农药和化肥,“这几年,咱种的是有机水稻,早就不用农药化肥了!”
“虽然产量下来了,人工成本也增加了,但价格却翻番了,乡亲们跟着咱种‘绿色粮’赚头更大,积极性也高。”姚洪亮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有机水稻面积达到了5000亩,效益比普通水稻提高了一倍,还成立了加工厂,与江苏无锡的一家企业签订了订单,产品畅销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
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黑土地,让越来越多像姚洪亮一样的东北农民尝到了甜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近日正式公布,“打造北方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的宜居家园”成为对东北发展好经济之外的又一硬性要求。这也预示着东北再起航,将开辟一条全新的绿色振兴路。
北靠大小兴安岭,南接黄海、渤海,内陆湿地、江河遍布,东北是山青、水绿、粮足、鱼肥的丰美之地。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东北这片幅员辽阔、资源富集的土地,在支撑着共和国阔步向前的同时,给自己留下了空气变差、河流污染、湿地减少、黑土流失等病症。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东北重振雄风势在必行;作为过亿人口的承载地、生态资源的富集区,守住环保底线不可动摇。
辽宁省环保厅厅长朱京海说,东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振兴决不能走“先破坏、再保护”的老路。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当下民之所向,也是持续发展之基。
《若干意见》指出,东北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污染型落后产能要被逐步淘汰,医药等新兴产业以及服务业要加快发展。新一轮东北振兴,将带来一个结构更优、环境更好的新东北。
“东北全面振兴,这就意味着不仅是简单的工业发展、经济振兴,更是要人文、生态等的全方面振兴,”吉林省智库秘书长刘庶明说,“东北要按照中央部署,在新形势下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事实上,经济振兴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东北的一些城市已经实践了这个道理。
在辽宁的本溪、抚顺,吉林的通化等地,强化环境保护,不仅没有影响发展振兴,相反却获得转型升级的先机。本溪抓住医药产业,在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暴露之前,提前布局谋划,如今医药产业正成为本溪新兴的经济支柱,未来有望改变钢铁一支独大的结构。
吉林省通化市委书记金育辉表示,新一轮东北振兴既要扬绿水青山之长,更要避过度开发之短,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开启东北绿色振兴之路。(参与记者:王建)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