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姓满意的质量卫士――记“创建文明机关 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
06.02.2015 17:23
本文来源: 质量技术监督局
“它传递信任,蕴含肯定,既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对我们的期待。”面对镜头,孙会川含蓄的脸上透着几分喜悦。作为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副司长,8月29日,他代表全司从京西宾馆领回“创建文明机关 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奖牌。
今年5月,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开展第二届“创建文明机关 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遴选工作,经部门推荐、网上展示、网上投票、部门投票、工委审议、网上公示等多个环节,监督司脱颖而出。 监管为民 今年4月17日,监督司收到安徽凤台村民郑辉寄来的一面锦旗,上面绣着“公道正派,执政为民,浩然正气,大公无私”16个字。 事情源于郑辉投入12万余元,购买了一台针刺机,希望通过生产大棚保温材料发家致富,但设备安装后无法使用,多次向生产企业交涉无果。无奈之下,他向监督司写信反映情况。 收到郑辉来信后,监督司邀请技术专家研判纠纷属产品质量问题,协调生产企业退货赔款。事后,郑辉向监督司送来锦旗和感谢信称,监督司高度重视百姓质量诉求,“拉紧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纽带”。 作为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监督司始终秉承“从严监管、质检为民”的理念,坚持严字当头,勇于向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说“不”,做到对质量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消费者质量权益。 近5年来,监督司共组织对87288万家企业生产的94697万批次产品实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检出不合格产品11072批次,涉及不合格企业10785家次。这些问题产品及生产企业无一例外,均被公开曝光,同时受到行政处罚等后续处理。监督司执法不照顾人情,体现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展示了质量卫士的铁骨风范。 改革创新 今年5月16日,质检总局、公安部联合召开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车检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与公众见面。 作为质检总局承办此项工作的职能部门,监督司将改革原则定位为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一方面,通过主动放权,改变过去按照汽车保有量和安检机构分布状况核算新增安检机构数量和布局的做法,转由投资主体按照市场需求自行确定。另一方面,突出便民利民,试行6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和其他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免于上线检验,机动车在各省区域内实现异地检验。同时,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对不按照标准检验,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的安检机构严肃处理。 车检新政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纷纷为这项便民利民的改革“点赞”。网友称,这项改革是触动利益的“刮骨疗毒”,为其他触动利益的改革树立了标杆;有媒体评论,这是一次“顺应民意并远离利益场的改革”。 改革如下棋,只有走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子,才能一子落而满盘活。近年来,监督司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将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系,逐步建立起风险监控、分类监管、质量评价、问题约谈等创新制度。 为增强监管效能,监督司针对工业生产企业建立了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制度,对不同类别企业和不同风险产品,采取差别化监管措施。目前,实施这项制度的企业已达71287家。同时,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建立了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制度,基本建立起了分类评价激励惩戒机制。 针对监督抽查、生产许可、机构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监督司建立了产品质量监督问题约谈制度,警示或提醒被约谈单位纠正问题,改进工作。2013年,监督司共组织全系统对3338家生产企业进行了约谈,这项制度对促进各方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监督抽查制度改革,是近年来监督司推动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抽查数据成为衡量产品、产业和区域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 与此对应的,还有生产许可制度改革。按照国务院行政许可审批改革要求,监督司提出,对于凡是能够通过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和消费者自我辨识发挥作用的产品,不再实施生产许可管理;凡是能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的,全部下放地方局审批发证。 “深化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必须顺应改革大势,开拓进取,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监督司司长梅建华表示,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改革,将着力提高有效性,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质量提升 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是近年来监督司工作的一大亮点。在做好日常监督工作的同时,监督司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针对质量问题突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产品,通过一类一类地抓,实现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行业发展,以行业发展促转型升级的效果。2012年至今,监督司已组织对电线电缆、电力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儿童用品、化肥、林木制品、电动自行车、节水产品、车用汽柴油、建筑防水卷材、自镇流荧光灯、眼镜、电子商务产品等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上下联动,内外联合,是这项工作的一大特点。监督司着眼于推动产品质量政府一元监督向社会多元治理转变,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综合运用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分类监管以及强制认证、缺陷召回、执法打假、问题约谈等多种手段,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的产品质量问题。 在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中,监督司会同环保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组织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共同签署《车用汽柴油生产经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承诺书》,推动国有骨干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发挥行业联合会的自律作用,引导和监督油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保证的法律责任、诚信经营的社会责任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成品油出厂检验、成品油入库查验、产品质量追溯和售后服务等制度体系。 在电线电缆质量提升行动中,监督司联合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发布了《关于促进电线电缆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连续多年举办中国电线电缆博览会暨产品质量峰会,并通过搭建质量提升信息平台,推动形成了电缆行业材料成本信息发布和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招投标机制。 截至目前,监督司已先后联合工信、环保、水利、商务、工商、公安等25个部门和行业协会,针对不同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提升工作,为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产品质量综合治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针对重点产业集聚区的不同特点,监督司组织全系统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先后在安徽芜湖、山东临沭、河北广宗、浙江温岭、四川成都、福建福州等地,培育形成了电线电缆、化肥、童鞋、童装、家具、眼镜等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为规范区域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 目前,监督司已建立起部门联动、政策牵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技术支撑、行业自律和宣传引导相结合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各地质监部门也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合检查、联合办案等形式,形成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施治的质量监管格局,推动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促进市场竞争环境的优化,一些影响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症结逐步得到解决,部分关键性、安全性指标抽查合格率明显提升,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奠定了基础。恒心者恒力,恒力者行远。在监督司看来,荣获“创建文明机关 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先进集体,只是一个新起点。因为,质量提升没有终点。
本文来源: 质量技术监督局
06.02.2015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