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路怒症”作怪 六成车主开过斗气车
●2014年1月11日,成都的“疯狂高尔夫”事件震惊全国:一辆高尔夫轿车以急刹车、快速并线等方式,多次别停车载视频所在的宝马车;
●2015年5月3日,在成都市一立交桥,一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35秒内4次踢中女司机脸部,整个过程触目惊心;
●今年3月14日中午,长春一名青年男子在某商场门前,下车对前车驾驶室方向辱骂,并猛踢车门,让前车驾驶员下车。因前车驾驶员未下车,随即青年男子上车后,连续倒车猛撞前车,并造成前车并排其他车辆严重受损后,青年男子驶离此处……
近日,“长春男子故意驾车撞损他人车辆”一事的视频在朋友圈疯狂转发,引起广大市民关注,有关“路怒症”的消息瞬间又被引爆。此前,成都男司机暴打变道女司机;云南一奔驰车司机收费站插队被拒后,追出数里碾死老人;江苏徐州一宝马车女司机变道撞上公交车,竟喊人殴打公交车司机等事件见诸报端,让大家对“路怒症”这个词不再陌生。
近几年,“路怒族”为何频繁出现?他们一开车为何判若两人?他们上路为啥心里急躁?路怒对人身体有哪些影响?如何破解“路怒症”、减轻危害?近日,本报记者对“路怒症”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对相关问题一一进行剖析。
数据>>
北上广35%司机自认“路怒族”
此前,中科院曾经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随机选取的900名司机作了关于“路怒症”的调查,其结果显示35%的司机称自己属于“路怒族” 。
再有,在公路上驾驶机动车,大多数驾驶者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双方多是通过猜测判断对方行为背后的动机。如果将对方的行为猜测为故意的,那么也很容易引发“路怒症”。
去年全国查获“路怒”行为1700万余起
近年来,“造怒者”、“路怒者”越来越多。据介绍,有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等容易引发“路怒”现象的交通违法行为人被称为“造怒者”;由于他人的不文明、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另一个驾驶人以同样的不文明、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反击,这类驾驶者被称为“路怒者”。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查获上述违法行为1733万起,同比上升2.8%。从性别看,“路怒症”中涉及的男司机占97%、女司机3%。
每年约20%的车祸与“路怒”有关
开车时哪怕是几秒钟的情绪失控,也足以导致车毁人亡。马路杀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路怒症”造成的。根据一个现场查勘定损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每年约20%的车祸事故与车主“路怒症”作怪有关,与其他车辆相互斗气所致。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路怒症”给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和危害。英国、芬兰、韩国等每年都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合格者方准上路。而我国这种对司机人群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还很少见。
调查>>
六成车主表示曾开过斗气车
昨日,记者随机在微信群聊中对498名网民进行了调查,有150人进行了投票,其中有90人开车斗气的情况,占投票人数的60%;另外有20人经常有开车斗气的情况,占13.3%;其余是没有开车斗气情况的司机。
长春市民初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路怒症”代表,平时性格挺温和的,但一上路就像换个人似的。“有时候恨得牙痒痒,憋一肚子的气,对方别我的车,有时候我就跟上去了。”初先生说,“一次旁边有辆商务车往我这个车道插了进来,猝不及防,就吓我一跳,我就立马刹车,嘴上立马飙出了一句粗话,我老婆当时也被惊吓到了。”
除了飙脏话,狂按喇叭、故意加速超车等带有报复意味的举动也是“路怒症”司机的惯常表现。说起易怒的原因,初先生无奈地说:“开车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当你全神贯注的时候,旁边却遇到像程咬金一样的车,是你始料未及的。”
超两成人遇到“路怒症”会反击
在一项是否遇到过“路怒症”行为、如何应对的调查中,415名投票者中,有210名司机表示遇到过“路怒症”行为,占50.6%;另外还有30人表示经常遇到,占7.2%。有司机遇到“路怒症”行为,会有相应的反击,其中有99人会选择反击,占23.8%;还有76人会选择看情况,占18.3%。
还有一些“路怒症”甚至将情绪延伸到车辆道路之外。有司机在开车时,把街边的垃圾桶等公用设施作为发泄情绪的对象,有时候会下车用脚踢,或者扔到一边。据中国医师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八成受调查的“开车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交通心理烦躁症”的侵袭,对上班、出行出现逆反情绪,并且有“开赌气车”的经历。
换句话说,一旦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很多开车人的情绪就很容易一触即发。除了变道随意插车和对路用公共设施发泄外,车主认为乱停车也是一种很不文明的行为,比行车变道更容易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
诱因>>
与交通压力、燃料气味等因素有关
国内有调查结果显示,有48.1%的“路怒”,是因堵车和路况不佳导致;39.8%是因看到别人违章,影响到自己行车动怒;29.7%是因周边车辆加塞或者超车动怒的;还有26.6%是缘于别人违章,即使没有影响到自己也会动怒的;有22.9%是因新手开车不懂规则而动怒。
国外专家称,“路怒症”既与交通压力有关,也可能与汽车燃料气味有关。埃及开罗大学的研究员阿玛·金纳维通过实验发现,汽油味让老鼠变得更有攻击性。金纳维进而推论道:“每天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暴露在汽油味和汽车尾气之中,还有人故意吸入汽油味来获取快感。被汽车尾气污染的城市空气会逐渐增强人们的攻击性。”
但在记者调查中发现,受访者存在“路怒”的患者,单车驾驶时很少有过度路怒的动机,只要驾驶室有其他乘客,或者跟自己相当亲近的人,如情侣、夫妻等,路怒发作的可能性会大幅度上升。除了气味,平时的积怨喜欢在车上爆发的原因也存在。
影响>>
严重者会发展为焦虑症或抑郁症
“开车时间长了,会不会有空气不流通的感觉?”的确,司机长时间处在狭小的汽车中,若不打开车窗,会感觉空间非常局促,让人容易感到压力和压迫感。有心理专家表示,“路怒症”带来的危害不仅停留在驾驶室中,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路怒”的状态下,更容易形成怒的思维方式,让生活比较烦躁、容易发怒,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使其在生活中也比较烦躁、容易发怒,严重的还会产生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使自身免疫力下降。更有甚者会发展为焦虑症或抑郁症。
纵深>>
共享价值观缺失
如今,马路上奔驰的车辆从国产微型车到上亿的豪车都有,这种差异化的体现也反映了社会贫富的差距,也就会集中体现在人们对豪车违法、横行事件的“标签化”反映。省政协委员冯堤表示,近年来,汽车正成为社会分化的象征,中国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也表现在这种汽车消费上。从而,开豪车违法、横行事件的标签化反映出的问题,就是路权不明晰。
冯堤也表示,在城市道路日益拥挤的今天,路权之争会越来越激烈,正是“路怒症”的产生影响了城市交通状况,带来负面影响就会增大。此前,有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表示,未来汽车的发展及其走向并不是由作为汽车产业主要角色的生产厂商和消费者来决定,而是由城市空间来决定,更具体的是由各城市的决策部门和政策决定的。这样的情况使政府有关部门既要解决汽车产业和城市管理的问题,又要满足居民对汽车消费的需求,各种矛盾使规则成了社会争议的焦点。
“对于当地汽车社会发展现状,政府部门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研究出台科学的、系统的汽车社会管理体系,不仅仅从交通上来解决该问题。”冯堤说,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冯堤认为,价值观多元的背后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共享价值观的缺乏。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私家车的同游还是处于普及阶段,甚至有的家庭经历过两台车以上的车型,此时,车辆可不可以共享,在缓解交通问题的同时,在为社会无形地形成共享价值观念。社会成员要遵守核心价值,社会道德体系的遵守,正是让社会在互信中得以进步。
(记者 高羽 冯超 周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