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治国理政新战略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战略。这些新战略,包括对内对外两个层面:
对内,主要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战略、改革强军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对外,主要是“一带一路”战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战略等。
这些新战略,丰富了治国理政的路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规律的认识进入一个新境界。
可以说,读懂这些新战略,是读懂十八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国家治理脉络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说:“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
谈对内战略,首先是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教授韩庆祥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治国理政全局和根本,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长远,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居于中心位置。早在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就描绘过理想化的小康社会,1979年邓小平提出过中国式现代化——“小康之家”的概念。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面临深层转型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药方,只能诉诸改革,而且必须是全面深化改革。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习近平,深知当前改革的难度与复杂度。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立了若干改革专项小组,全面深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建等领域的改革,使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履新总书记伊始,习近平便立下八项规定,厉行铁腕反腐。近年,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基本实现了“不敢腐”。此外,通过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制度,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共不断探索“不能腐、不想腐”的现实路径。
其他对内战略:
必然要求和关键招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新常态下发展新战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
“创新才能解决中国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说。
创新是新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纵观历次世界科技革命,核心在创新,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世界发展经验表明,一旦“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渐趋用尽,发展阶段进入到更加成熟的阶段,创新能力不强便成为经济增长的“阿喀琉斯之踵”。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其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战略是实现国家良治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更是专门研究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包含三层内涵,每一层内涵都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深刻思考,背后渗透着其对国内外治理的深刻洞察。
再者,改革强军战略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中央军委主席之后,不断强调强军目标,以全面从严治军为抓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动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促进军队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能打胜仗的军队。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强调,要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
还有,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多次视察京津冀地区,并多次召开中央层级会议专项研究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今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有关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而且,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不搞大开发。
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战略对内方面,还包括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自由贸易区战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等。
对外战略:
彰显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
对外战略中,大家对“一带一路”战略印象深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共享的。
并且,中国牵头推动设立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机制支撑,推动共享发展、开放发展,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应该说,“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也是中国面向亚欧大陆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
在国际问题专家华益文看来,201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并初步推介之年,2014年则是“一带一路”具体规划和初步落实之年,2015年进入全面推进将是顺理成章的。2016年,“一带一路”有序推进。
其次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战略。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观大势、谋大事,加强外交顶层设计,提出一些重大对外战略思想。一是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让世界感知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性;二是提出“新型大国关系”,加强大国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力避使中美等大国之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三是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把东北亚、东南亚、中亚作为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重点,促进中国与邻里之间的和平友好相处;提出“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关系提供可鉴共处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我们应当坚信中美交流合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坚信当前中美关系大局的稳固性,坚信中美两国定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
新战略:
凸显中国梦双重内涵
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归结起来,中国梦的内涵主要包含两点:一是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二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治国理政对内对外新战略,凸显中国梦的这两层内涵。对内战略彰显中国梦的国内内涵,对外战略彰显中国梦的国际内涵。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无论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战略、改革强军战略,抑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换言之,治国理政新战略中的对内战略,是实现中国梦国内内涵的重要支撑。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与世界各国的美好梦想相通。中国欢迎各国搭中国发展的便车,中国是可交、可信的伙伴和朋友。
“一带一路”战略,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一起,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是民心相通,是开放、包容、共享、均衡、普惠。
同样,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战略的鲜明指向,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说,治国理政新战略中的对外战略,将有力促进世界各国实现美好梦想。
在王义桅看来,中国的多重属性,决定了中国梦不只是单纯的中国的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也是世界梦、文明梦。这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时代回响。(张广昭 陈振凯)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