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计划”之民生保障篇 聚焦困难群体兜住民生底线
本报记者 温斯琪
解决困难群体所需,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是市委、市政府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市把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纳入“暖流计划”。通过提高低保、五保、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职工、重点优抚对象四类困难群体保障、补助标准,切实兜住民生底线。
在南关区明珠街道新城小区低保户王宏宇家,妻子韩朝霞正在陪同丈夫练习说话。今年46岁的王宏宇是南关区明珠街道的低保户,多年前因为脑部患有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王宏宇做过一次开颅手术,术后丧失了基本的语言、劳动功能。高额的治疗费用加上需要供养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王宏宇一家陷入贫困。韩朝霞告诉记者,这次低保提标后,他们一家四口可以享受到每月3072.25元的家庭低保金,比原来增加了360多元。
“360元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对于我们低保家庭真的很重要,孩子上学和我爱人吃药都需要钱,政府能这么关心低保户,我们很知足。”韩朝霞说。
在做好城市居民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的同时,今年,我市城区率先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将城区(不含双阳、九台)城市低保标准由月人均510元提高到580元,提高幅度为13.7%;双阳区和九台区的城市低保标准均提高到月人均380元,提标幅度为5.5%。
在农村低保方面,将城区(不含双阳、九台)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3000元提高到4320元,提高幅度高达44%,为历年之最;双阳区、九台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500元。本轮提标涉及到低保对象11.9万人。
另外,今年市民政局还完成了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465元提高到520元;城区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1400元;“三属”每人每年提高950元等4类困难群体保障、补助标准的提标工作。
从王宏宇一家的知足到五保、三属的补助提标,4项举措旨在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让“暖流”温暖弱势群体。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