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人类航天技术发展似乎已经进入瓶颈期
4月24日是我国首个航天日,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所长龚春林接记者专访,对常见的航天科普问题进行了解答。
汽车导航由几十颗卫星提供信息
记者:我们目前所说的航天工业,主要包括哪些航天器?分别应用在哪些领域?
龚春林:我国的航天工业包括:“弹(导弹)、箭(运载火箭)、星(卫星)、船(飞船)、器(深空探测器)”。导弹主要用于国防军事;运载火箭用于空间载荷运输;卫星用于导航、通信、资源探测等;飞船用于向空间运送货物或宇航员;深空探测器主要用于地球以外其他星体和宇宙空间的科学探测。
记者:普通人总觉得航天技术还离我们太遥远,目前的航天技术,从哪些应用和细节正在改变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龚春林:航天技术早期主要应用于军事和科学实验,目前已经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比如汽车和手机上用的导航装置,就是利用分布在地球周围的几十颗导航卫星所提供的信息。天气预报之所以比前些年准确很多,得益于气象卫星的发展。另外,还有卫星电视、卫星电话等都与日常生活相关。随着航天技术的普及化和低成本化,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乘坐飞船进行太空旅游。
乘航天飞机旅游已不存在技术问题
记者:上世纪人类还曾经研究过核动力火箭,现在依然还用的是化学燃料,所谓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似乎进展也不大。近年航天技术这些年到底有没有本质进步?
龚春林:近年来航天技术更多的是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无论是火箭、航天器均做得越来越精细,在深空探测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然而,航天技术是一项集成性技术领域,近年来基础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似乎进入了瓶颈期,航天技术发展也随之变缓。目前国内外均在开展与航天相关的新理论与新概念研究,航天技术处于积累期和潜伏期,相信不久的将来会产生质的飞跃。
记者:以现在的技术进步速度,我们什么时候能乘坐航天飞机到太空去旅行?
龚春林:乘坐航天飞机到太空旅游已经不存在技术的问题了,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有富人实现了太空旅游的梦想。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主要是花费的问题。随着可重复使用运载技术的发展,太空旅游的成本会大大减少,但什么时候能达到老百姓能接受的花费现在还不好说,与今后商业航天企业的运营有很大关系。
记者:我们的卫星在太空运行时,有被外星人劫持的危险吗?
龚春林:目前尚未探明有外星人。
最早的“火箭”出自我国三国时期
记者:有一种说法称,世界公认,中国是火箭的故乡。“火箭”最早的含义是“带火的箭”,出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火药发明后,宋代兵家打仗时,就把火药筒绑在箭杆上,点燃引信后,靠火药喷火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飞得更远,这种火箭已具有了现代火箭的雏形。这是真的吗?
龚春林:是这样的。火箭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中国,火药也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代的火箭基本工作原理和早期中国用于打仗的“雏形火箭”类似,但是应用了先进的发动机技术、飞行控制技术,可以飞得更快、更远、更高、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