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日关注自闭症儿童 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02.04.2015  09:16
关注自闭症儿童: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 新浪吉林
关注自闭症儿童: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关注自闭症儿童: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关注自闭症儿童: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关注自闭症儿童: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关注自闭症儿童: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关注自闭症儿童: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在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被人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就是自闭症人群。明天就是国际自闭症日了,在长春,在我们的身边,就闪耀着这样的星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自闭症孩子和他们的“家庭”。

  十一年前,李昕伦的出生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奶奶对他呵护有加。28个月,大多数孩子开始牙牙学语,但无论家人们怎么哄、怎么逗,李昕伦从眼神到话语都没有回应。家人带他到医院检查,得知李昕伦患上了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患病儿童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28个月,840个日日夜夜,想到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可能不会叫她一声奶奶,赵凤兰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而此后,李昕伦的一些行为表现,更让一家人忍受内心的煎熬。

  社会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也是自闭症的表现,患者要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生活程序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玩具按照一定顺序摆好就不能再更改等,这些行为模式如果被改变,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除此之外,自闭症人群不与人有眼神交流,很难微笑。为了不让李昕伦的症状恶化,赵凤兰决定走出村子,替孙子寻找治疗办法。

  起初,赵凤兰利用农闲时间,带着李昕伦到长春市的一家自闭症康复学校做康复,连续两年的时间,李昕伦终于能开口说话了,这个改变让赵凤兰干脆搬到了长春,一边打工,一边配合孙子做康复训练。2013年年末,她带着孙子李昕伦来到了长春永康特教学校,针对自闭症儿童做一对一特训。

  从最初,把李昕伦送到学校,赵凤兰会不放心的在门口张望,到现在可以安心离开。这个心态的转变,来自李昕伦的一系列变化,能与人沟通、能背唐诗、超市内不乱拿东西不喊叫。。。

  李昕伦点滴变化,都是全家人坚持下去的动力。至今,赵凤兰也没能明白,为什么孙子会患上自闭症。自闭症的病因可能遗传、围产期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有关,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定论。在这家特教学校有四十多名自闭症儿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案。除了药物治疗,虽然目前自闭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缺乏医学证据。其中,教育和训练是目前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除了文化课、感统课,特教学校还设置了模拟超市和银行,锻炼孩子们主动与人沟通的社会实践能力,九年的时间,已经有五六名自闭症儿童回归社会,走进正常学校。这样的案例,赵凤兰希望也可以发生在孙子李昕伦身上,整个采访过程中,赵凤兰一直表现得很坚强,她认为只有她笑着,孙子才能有机会多一次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