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军令状”诠释共享发展理念

26.11.2015  13:42

  中青网评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逐级立下军令状,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从“扶贫”到“脱贫”,从“最大民生工程”到“重大政治任务”,从“精准考核”到“立下军令状”,措辞的层层递进,既充分彰显了中央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也深刻体现了中央对贫困问题认识的升华——摆脱贫困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共享,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三五”规划建议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孔子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都蕴藏着共享的基因和理念。现在,中央将“共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意味着分配不公正问题得到足够重视,意味着增强人民获得感成为发展巨大动力,意味着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自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实施大规模开发式扶贫,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成绩是举世瞩目的,问题也是现实存在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仍有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7017万人。这70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或者自然资源贫瘠,或者交通设施落后,或者师资薄弱、教育质量低下的地区。正如《决定》中说,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推进新型城镇化,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城镇化仍然没有以“”为核心,缺乏“城乡统筹”意识,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新农村建设没有同步推进,这就导致了城乡两极分化。为了追求高城市化率,一些农村“”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的同时,人未被城市化,“城中村”问题凸显。把城市化片面理解为城市的庞大,导致了城市的趋同,高楼大厦、立体桥梁等硬件完备的同时,城市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等软件仍未跟上。受户籍制度所限,新一代农民工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居民应有的待遇。所有这一切,都是脱贫道路上必须铲除的“短板”。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发展不均衡将是当今社会潜在的一颗毒瘤,它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中国人的命运,延缓整个国民素质提升,影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享有的教育资源不同,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在城市,乡村教师流失问题较为普遍。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为了解决子女的上学费用,选择进城务工,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务工子女如果进城读书,会受到户籍限制,他们或者交上昂贵的借读费,或者选择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但是那里的师资和教学设施往往较差。推动教育公平,要让它和经济、社会、文化等配套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让乡村教师愿意去、留得住;动员优秀大学毕业生轮流去乡村支教,为农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国家政策理所当然要往弱势群体倾斜。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百姓生活无负担。中国未来发展,要靠内需来拉动,这就需要解决城乡居民生活的后顾之忧,提高人民消费能力,让他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决定》已经明确指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的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当一个健全的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经济公平就显得格外重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仍然在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解决区域性和群体性贫困问题。共享既不能走绝对平均主义的老路,也不能复制欧洲国家的高福利发展模式。共享注重的是社会公平,目的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脱贫“军令状”的出台,足见中央重拳扶贫的力度,也就是说,到2020年,一旦无法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必须承担责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扶贫、脱贫攻坚克难的阶段,单纯“给钱给物”的救济式扶贫已难以奏效,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靠的是精准扶贫,因人因地施策,用共享的发展理念摆脱贫困。(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