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职称自主评聘权力 吉林省选定21家试点单位
昨日,我省召开全省职称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去年,全省有19121人通过职称评审,通过率达64.12%。今年,我省扩大了职称评聘结合改革领域,在医院和科研院所选定21家改革试点单位,下放职称自主评聘权力。
去年我省19121人通过职称评审
2014年,我省拓宽了人才成长交流渠道,探索开展省属高校和技师院校职称“评聘结合”试点改革和正高级实验师、正高级讲师评聘试点改革。
开展了企业汽车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电子硬件工程新设专业首次评审工作,有效强化了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提升了行业人才成长发展空间。
在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扩面改革的基础上,按照“横向分类、纵向分层、体现人选差异性”原则,有序开展正高级教师评聘工作,同时择优选聘80余名省市优质学校特设岗位教师到基层学校支教服务,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被人社部誉为“ 吉林 模式”。
去年,全省共有27581人申评职称,19121人通过评审,通过率达到64.12%,受理办结信访举报事项16项,办结率100%,通报处理违规申报人员37人。
今年我省选定21家改革试点单位
昨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我省扩大了职称评聘结合改革领域,在医院和科研院所选定21家改革试点单位,下放职称自主评聘权力,强化用人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给予用人单位自主设定条件、自主评聘职称、自主消化矛盾的“三自主”权力。
省人社厅的工作人员介绍,引导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分类研究设定职称评聘条件,可以发挥激励与导向作用。我省将给予改革试点单位相应倾斜扶持政策,指导用人单位采取分类评聘、评上即聘等方式自主疏导矛盾,既让有资格未聘人员看到希望、看到奔头,对什么时间能聘上心中有数,又要让新符合条件人员心气更顺畅,不用再论资排辈、遥期等待,全面建立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职称与职务评聘并行的评聘机制。
今年我省新增了五个评审专业
今年,我省新增设了网络安全工程、物联网工程、动漫设计工程、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朝医临床等五个评审专业,为有关行业和人才发展搭建了职称评审平台。
我省还对三类特殊人员开辟了职称评聘“绿色通道”。
对省派援疆、援外人员实行专门认定、超岗位聘任政策;允许通过国家考试取得职(执)业资格人员,对应相应职称等级直接申报参评职称。放宽了技师院校相关毕业学历限制,把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学历教育毕业学历按照全日制大专学历对待,打破了制约人才发展的机制体制限制,打通了人才交流发展渠道,强化了职称服务职能。
企业高技能人才可申评高教系列职称
省人社厅专技处负责人于淼说:“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加大对复合实用型人才倾斜扶持力度,探索开展在高校兼职教学工作的企业高技能人才高教系列职称首次评定工作,开展在企业兼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复合实用型人才评定工程系列职称工作,为复合实用型人才打通了人才交流发展渠道。
企业高技能人才可以申评高教系列职称,高校复合实用型人才可以取得双职称,中职院校教师可以评正高级职称。
允许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取得双职称,打破了我省持有单一职称资格的规定限制,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今年,我省选定五家中职院校作为改革试点单位,探索开展中职院校正高级讲师评聘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拉平了各系列职称评聘等级,再一次让中职院校教师站到了事业发展前沿,提升了职业上升空间,确保了人才队伍发展活力。
城市晚报 记者 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