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拓荒耕耘为秋实——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纪实

21.01.2016  17:46

  孙峰松 穆德爽

 

 

  

  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坐落在美丽灵秀的净月潭一隅,像净月潭的独特风光一样,学院也以其独特的教学,特色的品牌,成为全国检察机关别具一格的培训基地。在荣膺“全国职务犯罪侦查业务技能实训基地”的基础上,2015年9月,吉林分院与北京、广东分院一道,被最高检确定为首批“全国检察机关特色培训基地”。

  “这些年,我们抓班子带队伍,靠教学创品牌,使我省检察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新突破,接下来,我们将以全力打造全国重点培训基地为目标,不断找差距、补短板,走出一条有特色、可复制的创新发展之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姜洪涛这样说。

  作为首批全国检察机关特色培训基地之一,学院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峥嵘岁月,几届领导班子不断开拓进取,使多项检察教育破茧成蝶,成为全国唯一。日前,我们走进这块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的土地,感受学院的大爱与精彩。

  强基固本,实现从低点起步向高端跨越

  “吉林分院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情境是‘六七个人,三五条枪’,为满足教学,买了一栋两层楼的破旧幼儿园作为教学楼和办公楼。”谈起初创时的艰难,学院实训部副主任赵声远回忆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一流,学院发展历时28年九届领导班子,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干训班”,后来发展为“干校”,直到2002年更名为“学院”,自此,学院迈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2013年新班子上任后,注重向内挖潜要战斗力,提出“钢班子带铁队伍”要求。院领导班子本着对学院负责、对事业负责、对教职员工负责的原则,积极化解矛盾,再塑形象;坚持民主、客观、公正地选人用人,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注重强化团队意识,增强团结氛围,使大家在良好环境中振奋精神、提升精气神。

  “围绕这一目标,班子成员垂范在先,确实作出了榜样。”采访中,办公室主任江辉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

  2015年4月,正是学院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王卫星突然腹部剧痛,当时,他没当回事儿,忍着剜心剧痛,继续坚守岗位。院长姜洪涛发现后,催促他赶紧到医院检查,结果一查是急性阑尾炎,医生说,如果再耽误,怕是小病拖成大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住院期间,王卫星还惦记着学院教学,没到出院时间就偷偷跑回来安排教学工作,没想到炎症复发,差点要了命。至今回想起来,院长姜洪涛还感到后怕。

  班子成员的带头行动,带动教职员工精气神质的转变,学院风气焕然一新。2012年以来,学院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5年,学院荣获了省直机关工委“五一”劳动奖状。

  学院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要打造一流学院,除了人的因素,教学的硬件建设至关重要。为此,他们针对学院基础建设薄弱的实际,制定了学院发展的长远战略。在省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初,他们开工建设了实训综合大楼,经过两年多建设顺利竣工。同时,他们跟踪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检察培训业务特点,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了实训设施和场地,改善食宿条件,全力改造校园环境,使学院达到了同时培训600余人的规模。2014年,学院充分运用各类硬件设施设备,举办各类培训班57期5282人次,同比增长56.6%,超额完成了吉林省检察院提出的3500人的培训任务。

  聚集专职兼职,彰显优势互补的教学力量

  作为检察官培训的专业学院,不同于普通的地方学院,这里的学员不仅流动性大,而且专业性、实践性强,教学上需要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

  “我们注重选任新老师,开发新课题,竭力打造一批业务精湛、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副院长王卫星介绍说。

  为充实专职教师队伍,学院先后引进4名硕士生、博士生人才,并从大学调入一位专职教授,为教学团队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着眼于提升专职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学院加强教学培训,采取以老带新、一帮一结对子方式,互帮互学,教学相长;组织教师选定课题,开展集体备课、集中讨论、专题试讲,使年轻教师掌握讲课技巧;他们还为专职教师创造进修机会,分批分期选派教师到国家检察官学院进修学习,选派年轻教师到北京专业教育机构参加拓展培训等,让专职教师掌握更多的专业授课技能。

  为弥补业务实践能力不足的短板,学院还先后6次选派教师到基层院锻炼,直接从事业务工作,参与一线办案,让教师们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在此过程中,学院与下派教师紧密联系,跟进教师学习状态和教学专题的进度等,保证教师在返回学院后授课水平获得质的提升。

  “通过下派基层锻炼,理论跟业务贴的更紧密了,讲课时,鲜活的例子信手拈来,增加了趣味性、吸引力,不仅学员们认可,老师们站在讲台上更自信了。”教研部主任张俊芬如是说。

  为使新进的年轻教师在授课技能上快速提高,学院还召开教学大纲研讨会,并进行专题试讲,仅去年一年,这种试讲就组织了十几场。

  “田晓辉教授教学水平高且经验丰富,她开设的示范课让我受益颇多。”一位年轻的教师这样说,“我们的专题试讲也特别能锻炼人,大家互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天道酬勤,科学的用人机制和扎实的强化锻炼,使学院捷报频佳、硕果累累:在17位专职教师中,1名教师考取了高检院与人民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3位教师被评选参加国家检察官学院与瑞典的“检察官与人权保障”师资培训项目。近两年,全院申报完成科研课题3项,参与省级课题2项,上报重点科研课题10项,发表论文10篇,新开发5个专题课……

  2012年,为选拔一批德才兼备、实践型的兼职教学骨干,学院协调组织省检察院领导、地方专家教授为考核班子,从全省报名的上百名检察官中,逐一筛选,选出20余名检察教官。同时,经过与专职教师的互补培训,弥补兼职教师讲台经验不足的缺陷。今年初,学院根据教学需要,再次从全省检察干警中遴选检察教官,他们严把选聘流程,通过自荐、单位推选、德才考察、实地走访等程序,选出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检察官做检察教官。目前,学院检察教官已达43名。

  集百家之智,采众家之长。为提升学院教学层次和水平,学院还广纳群贤,放眼全国选任客座教授。2014年以来,最高检原副检察长朱孝清、安徽省院原副检察长柴学友等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先后被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同时,学院还在高校、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单位选聘专家学者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学院客座教授达28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了高品质的课堂。如今,学院不仅吸纳学员走进来,专兼职教师还走出去授课,先后有20余人次被邀请到外省市作专题授课,一些市级院和基层检察院还主动与学院联系,请学院优秀教师深入一线,深受基层干警欢迎,这无疑成为学院高品质教学的最

  好例证。

  创新实践,打造吉林特色教学品牌

  “第五组学员分发弹药,进入场地——装弹——上堂——瞄准——射击!”这是不久前学院举办的第一期全国职务犯罪侦查专家高级研修班时,140名学员参加实训的一幕,他们轮番上阵,亲身体验真枪实弹的打靶训练。

  学院的实训基地从建设之初,就积极探索建立实训、岗位练兵、业务技能竞赛三位一体的教学培训格局,开展以“练战”为主的教学培训活动,构建“训、练、战”一体化的教学培训新模式。

  “教学是学院工作的核心,学院始终坚持在务实工作中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走出了一条吉林特色道路。”谈到学院教学,实训部主任顾义臣充满自信地介绍,“职务犯罪侦查实训基地就是从实际出发、逐渐摸索出的经验成果,已成为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的品牌。

  众所周知,职务犯罪检察工作是检察业务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强的实战性,搞好这方面教学,挑战可想而知。学院根据职务犯罪检察工作的特点和需求,组织专人进行研究,设置了贴近实战的理论课堂,形成了包括综合能力、法律能力、职务犯罪侦查原理、初查工作技巧等12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由很多单元或课业元素构成。

  针对各类学员的不同特点,他们还坚持从“配餐制”向“点餐制”转变,请学员面对面提需求,根据学员要求和特点设置课程内容。目前,学院的教学课程设计实现了从初级到高级、从一般到个别的多样化实训模式。不久前,学院组织了全国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审讯能力和技巧实务培训班,记者在《课程表》中看到,7天的课程丰富全面,有拓展训练、对话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经典案例推演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学院新建成的教学实训大楼里,有一个搜查实验室,这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实训室,通过收集和审查证据等实训演练,增加了学员们的实战经验。

  “‘工作怎么干,实训就怎么练’,我们争取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用实训方案模拟出来,使学员在接受培训后,很快就进入工作角色。”顾义臣主任说,“工作接触的是方方面面,我们培训当然也要方方面面。

  这个看似复杂的实训室,实际上仅是实训的冰山一角。他们把工作每一个细节的需要,全程融入到实训教学每一个环节中,使实训更加贴近实际。

  针对吉林省司法会计队伍力量偏弱的情况,几年前,学院与反贪部门联合,组织了为期三个月的司法会计培训,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做到每名学员都不能掉队。针对一线办案速录员专业素质不强的实际,2012年,学院邀请北京专家举办速录员培训,同时,及时吸纳速录工作方面的信息资源,引进计算机速录应用软件,直接用于教学和实践。两期速录培训后,全部学员速录达到每分钟170字以上,最快的达到每分钟200多字,学员们返回工作岗位后纷纷反馈,工作比以前轻松了,效率却比以前提高一大截。

  既着眼于课堂之上,又放眼于课堂之外。近些年,学院深入研究学员发展趋势和要求,借鉴先进的社会教学理念,在加强单一实训的同时,积极开辟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训模式,实行了户外实训、对话教学、经典案例推演等多项培训模式,许多模式在检察培训领域领全国之先。

  2012年,学院从北京某教育机构引进户外拓展训练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建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拓展训练基地,高空、越野、雷阵、沼泽、障碍等90个项目,成为学员感受新奇、锻炼心智、提升能力和增长智慧的重要课堂,参加学习的学员,可以在这里体验到课堂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顾义臣回忆说,一次拓展实训过程中,下起了瓢泼大雨,教官怕学员们受凉感冒,赶紧叫停,但学员们仍专心于训练,在大雨中高喊口号,冒着大雨坚持完成了训练。长春市南关区检察院干警牛婉宁写下了这样的感言:拓展训练项目,为我们开启另一扇大门,让我用一个全新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工作,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检察事业。

  “通过实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实现‘训、练、战’一体化,提高学员参与性,提升培训的吸引力,让每一名受训者在短时间内提升能力、有所收获。”王卫星的诠释,让这一简单的概念成为活的宝典。

  如今,吉林分院的实训得到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的认可,大家口口相传,每年来接受培训的各地检察人员络绎不绝。仅今年以来,就有6个省市区院委托学院做培训,并给予高度评价。

  重庆一分院副检察长周军参加了吉林培训后表示,吉林的实训教学模式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这种培训经验可以直接复制推广。

  2015年9月上旬,国家检察官学院广西分院副院长覃丽红带领11名检察教官第一次到省外培训,首站就选择了吉林。经过了历时一周的培训,深刻体会到实训课堂的精彩,“课堂上讲的,就是我们需要的,实训中练的,就是实践中用的,吉林的教学确实非常出色。

  站在学院的一角,只能在采访的记忆中找寻到过去的影像,时光的琴弦,弹奏的是今日辉煌的旋律。很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员都回来当上了检察教官,回报和感恩,亦是学院在前行中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