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双阳区探索“3+X”农村基层治理模式

23.02.2016  11:07

      眼下,很多地方的农民已经开始为今年的春耕做准备,但双阳区太平镇将军村罗圈背屯的农民却一点儿也不着急。“买农资的事儿都交给屯委会了!”原来,罗圈背屯屯务委员会组织成立了生产合作社,统一联系厂家购置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

      “有了屯委会,办事不求人。”这是双阳区农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有效破解农村基层管理不到位难题,从2013年开始,双阳区通过探索实施“3+X”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区自然屯组成立屯务委员会,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屯委会服务零距离

      什么是“3+X”?“3”,即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妇女计生委员3名实职委员;“X”,即选择若干名有威望并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种养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等担任义务委员,负责处理本屯组各项事务。通过采取村民选举、组织推荐、公开竞争等方式,一批群众信服的人被选出来,成为屯委会成员。“大伙儿既然选了我,我就一定要做好!”奢岭街道徐家村西河沿屯屯委会成员郭清满说,自从成为义务委员那天起,他就把屯里的事儿当成自己家的事儿。

      “屯委会就在家门口,出门就能找到地、办事就能找到人。”本着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便捷高效的原则,双阳区所有屯委会办公场所都设在人员相对集中的村屯文化大院、小卖店、学校或屯委会成员家里,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说事、论事、解决事的平台,就近就便地反映诉求、商议屯务、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同时,屯委会及时把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并以顺口溜、打油诗等易懂易记的方式使之家喻户晓,形成了群众自觉遵守的“屯规民约”。

      让小官儿干大事儿

      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组建了村屯环境卫生专业管护队,邻里之间相处和谐,茶余饭后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村里办起了集体鹿厂、合作社,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实施“3+X”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后,村里的变化让每一个鹿乡镇崔家村人备感自豪,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屯委会点赞:“别看屯委会里都是些小官儿,却带领我们干了不少大事儿!

      为加深对屯里各方面情况的了解,齐家镇李家村东李家烧锅屯综治委员耿明春精心绘制了一张全屯的“信息联络图 ”,图上不仅有“防火、防盗、防灾重点区”“老人患病易发区”,还有“需要帮助的重点困难户”“矛盾问题多发户”以及“环境卫生重点关注户”和“最需要集体研究解决”等内容。“有了这张图,我对全屯情况了如指掌,有个大事小情,我一看图便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不等矛盾出屯,我就把问题解决了。”耿明春说。

      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农民群众最急需解决和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屯委会在赢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发挥屯委会成员和农民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及义务委员中专业大户、致富能手的带富作用,大力发展宜屯宜地的致富项目,带动屯组逐步向一屯一业、一屯一特方向延伸发展,拓宽了农民群众的致富门路和增收渠道。“屯委会的‘能人’多,我们都很信任他们。”在平湖街道双湾村大庙屯屯委会义务委员单永刚等人的带领下,村民们建起了温室大棚,尝到甜头的村民孙洪伟说,屯委会成员成了他们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把支部建在屯上

      “屯里建立党支部,党员群众心有数,七嘴八舌说事点,大事小情全能管,老少都住砖瓦屋,人均收入五位数。”这是双营乡鲁家村黄瓦房屯村民编的一段顺口溜。在黄瓦房屯党支部的带领下,一个“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管理民主”的幸福村屯正在形成。根据农民党员队伍实际,双阳区采取“一屯一支”自建和“多屯一支”联建相结合的方式,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从村级延伸到屯组。目前,在双阳区1219个屯委会中共组建党组织773个,覆盖率达到59%;屯委会成员有党员1318名,占总数的31.4%。

      通过把支部建在屯上,双阳区在农村形成了乡、村、屯三级党组织架构,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加“细分化”,支部、总支、党委的结构组成更加“扁平化”,基本构建起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如今,屯级党支部已经成为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有效实现了群众身边的事情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矛盾有人调,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的组织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