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组成员揭秘:网友46条建议如何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山区出行困难,应该加强对农村山区公路的建设。”全国两会召开前,网友“星河”的这条建议同其他1000多条建议一起被送到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案头。最终,这条建议不仅被采纳了,而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了更详实的表述:“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全面完成西部边远山区溜索改桥任务。”
“像这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充分体现的网友建议有46条。”3月26日,“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以下简称“献一策”活动)负责人在总结会上说,“历届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广泛地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但今年通过互联网征求网友意见、请网友参与还是第一次。”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表示,“报告几乎涵盖了网友的所有建议,许多内容与网友的想法不谋而合。网友关注的也是老百姓关注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总理代表政府向人民作的报告,包含了网友的意见和期盼。”
1426条建议被送到起草组案头
今年1月22日,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站发起了“献一策”活动,公开征集社会各界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建言献策主要围绕18个主题展开,分别是简政放权、宏观调控、结构调整、财税金融、新型城镇化、“三农”、就业创业、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科技创新、医疗改革、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依法行政、反腐倡廉等。
此次活动征集到网友建言7.9万条,总的网页浏览量达1100多万。有关人员分9批共选出1426条建言报送到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8万字,赞成票比例达到91.17%,高票通过,成为指导政府全面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刘应杰说。
而“更广泛地汇聚智慧,更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恰恰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获得广泛认同、高度评价的重要原因。
在刘应杰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起草方式上有诸多创新。在起草阶段就征求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征求了一些地方厅级干部、县委书记和在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意见,特别是广大网友的意见。
刘应杰清楚地记得,在征求意见时,一位门巴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应当体现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而一位外国专家更是兴奋地说,作为一名外国人,有机会给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意见,很荣幸,其他国家也应该学习中国的做法。
今年报送的1426条网友建议,每一条报告起草组的工作人员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刘应杰说,“‘献一策’活动,对起草政府工作报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8万字的报告凝聚了网友的智慧。
网友“一江汉水送北京”在建议中写道,国家简政放权下放了很多权力,但有的权力“堆在了基层”,群众体会不到简政放权的好处。如何对基层进行简政放权,并加强监督?网友“咖啡色”说,简政放权,政府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的。
这些网友的意见,在报告中得到了体现。报告中说,“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
网友“我爱微风”、“口水多过浪花”说,一些政府部门自行办中介,一些中介搞成二政府,对此应严格监管。为此,报告强调,“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网友“秋风瑟瑟”说,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多发,应加大治理力度。这条建议被采纳了,“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健全劳动监察和争议处理机制,让法律成为劳动者权益的守护神”写进了报告。
网友“叶兴岗”提出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应强化流入地责任。报告中说,“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
网友“飘飘悠悠”退休后投靠子女,看病不方便,他希望医保尽快联通。这也在报告中有所体现,“基本实现居民医疗费用省内直接结算,稳步推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建议如何让总理看到
参与征集意见的一家网站负责人表示,他们对网友意见分析后发现了“三多三少”的特点:偏激的少了,理性的多了;抱怨的少了,前瞻的多了;拍砖的少了,出主意的多了。“献一策”活动,对促进政府改善工作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政府对民主的重视。“出主意、想办法,帮政府解难题,有利于创造理性的网民文化。”
还有位网站负责人表示,早在2005年,他们就在网上创办了时政互动栏目——“我有问题问总理”,也吸引了大批热心网友。然而,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渠道将这些网友意见传递给有关部门,经常有网友问他们,“这么多建议,总理能看到吗?”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这次活动把网络议政引入实处。活动中,网友最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意见被政府工作报告采纳。为此,他们咨询此次活动的相关负责同志,为网友支招,如何贡献出扎实的一策,提升网友建议的数量质量。“网络问题,一是虚假信息,二是非理性张扬。希望以此为契机,搭建网民与政府沟通的长效机制,也为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改变盲目拍砖的氛围,创造理性建设性的网民文化。”
58岁的鲁向平是“献一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研究员说:“自己搞了半辈子科研,这次是拿出了搞科研、写论文的劲头来参与活动、建言献策的。”
从今年1月到3月初,他分别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撰写了20条建议,“别人献一策,我献20策”。黄土高原的生态文明、西部产业链、农民增收问题等都是他建言的内容。他认为,“献一策”活动有了良好的开始,应该认真总结,办成规范化、高层次、开放性的民间智库平台。
网络问政如何常态化
在网友魏自军看来,“献一策”活动搭建了网民和政府沟通联系的桥梁,希望这样的活动常态化,让每个百姓都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
网友刘建华说,“网络问政、开门纳政”不新鲜,现在的一些网络问政还存在碎片化等问题,建议制定网络问政相关办法。他认为,政府应该引导网友提升素质,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比如,可以给网友出专题,让网友对社会热点进行调研,提供高质量的社情民意。
此次活动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互联网给政府联系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这不只是针对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也要应用到政府工作中。把互联网强大的功能、联系网友的便利性发挥出来。通过网络问政这种方式,激发网友与政府一起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一起打造献策文化。
记者 潘圆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