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园:落实医改政策 实现医患“双赢”

27.07.2015  13:46

  医改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枝一叶总关情。满足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让百姓看得起病,享受优质诊疗服务,是地方政府不懈的追求。近年来,绿园区积极落实国家医改政策,在此基础上,还走出了一条适合区情民意的改革新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绿园区人民医院这所区级医院,不仅承担着基本医疗职能,而且肩负着公共卫生服务的重担,全区通过大胆创新,在医改方面实现了医院、百姓“双赢”。

   创新卫生服务模式 让医院患者双受益

  走进绿园区人民医院一楼就诊大厅,红裙子志愿服务队的导诊护士们热情地为患者解决就诊问题,在一旁的药房和诊室门口,患者络绎不绝。和五年前相比,医院从内部设施环境,到外部诊疗服务,都有着巨大改变。这一变化,源于绿园区在卫生服务模式上的创新。

  2005年,医院探索建立“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思路,实现了绿园区级医院和普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单位,一套班子”的现代城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这一新模式,让全区62万人口及11.7万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到了基本医疗服务及12类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医院及社区现有职工351人,开放床位150张,包括内、外、妇、儿、急诊、中医等16个临床及医技科室,截至2014年,医院急诊接诊患者204847人,收治住院患者3439人,医疗收入1977万元,药品销售4391万元。2010年6月1日起,绿园区人民医院全面实行了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并在全市率先享受“721”财政保障机制。即将财政拨款由原来工资支出的30%提高到现在为医院日常支出的70%,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增加经费拨款200多万元用于聘任人员工资支出。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扶持下,该院(中心)在实行药房托管、药品统一招标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配备基本药物品种达300余种。

  “我院是全省第一批新医改试点单位之一,落实新医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全院上下都有明显的改变。”绿园区卫生计生局局长高景凤用“三升一降”概括区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变化。她坦言,通过深入落实医改政策,医院门诊量、住院人数、职工收入明显提升;群众平均用药支出明显下降。现在,医院内的不少药品销售价格甚至低于零售药店,“以药补医”格局被彻底打破。

   基本医疗服务 保障患者良好就医环境

  在临床上,慢性疾病由于治疗周期长,往往需要多次复诊,患者因病致贫情况屡见不鲜。为破解这一难题,2009年7月,绿园区人民医院开展门诊慢病服务工作。被确诊的慢病患者就医时,个人只须承担日常用药费用的40%~45%;新农合门诊慢病患者个人只需承担40%,即可获得慢性疾病的日常治疗。门诊慢病服务工作的开展,极大降低了慢病患者日常用药的经济负担,同时减少了慢病患者的住院治疗率。目前,医院承担医保(门诊)慢病患者8000余人,该政策每年为慢病患者节省药费1500余万元。

  2012年1月1日,医院实施医保住院患者“起付线治疗”政策。职工医保住院患者完成全程住院治疗个人定额承担700元,城镇居民承担1000元。同年,绿园区人民医院又迎来“市医保门诊统筹”治疗新政,市医保患者在医院门诊应用基本药物个人仅须支付药品价格的50%(职工医保每人每年限额2000元,城镇居民每人每年限额1200元)。这一新政加之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门诊患者人均费用大幅下降,使百姓每年直接受益约1000余万元。

  目前,全区低保人群约1万人左右;辖区低保住院患者在享受住院统筹治疗的同时还享受民政低保二次救助,除直接走医保卡及新农合报销,自费部分2000元以内在定点医院报销70%,2000元以外报60%,住院费用年封顶1.1万元。为了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便捷、优惠的诊疗服务,多年来,医院一直坚持开展“便民减负工程”,门诊设立了便民窗口,开展“十项免费服务”,“七免十九减”,“双向转诊医技检查9折优惠”等服务项目,让普通患者在医疗费用上真正“减负”,一系列优惠政策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辖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特殊大病诊疗免费 低保患者就医不再难

  尿毒症患者需要通过长期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2011年6月,绿园区人民医院腾出一间400平方米的医疗服务区,由市政府投入5台透析机,区政府及医院投入7台透析机及1台血滤机并配置了双极反渗水处理系统……一间爱心透析中心诞生了。中心组建后,立即开展为辖区(含汽开区)低保尿毒症患者提供免费透析工作。

  2013年9月,绿园区人民医院正式成为市医保透析定点医院,政府为低保透析患者每年支付一次住院起付线费用(区级医院每人600元),医保每人每月定额支付3500元(2014年增至3800元)用于参保患者的充分透析;低保农合尿毒症患者每人次血液透析新农合承担260元,每周三次,超出部分由区财政承担。一系列减免政策的实施,既满足了患者透析治疗的需要,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进一步减轻透析患者的经济负担,政府全额承担了绿园区低保透析患者透析期间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及透析用药的费用,每年减免费用约200多万元。

  从2010年6月1日开始,绿园区人民医院作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省内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通过创新探索,区医院作为城市三级医疗保健网的中坚和枢纽作用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而且越来越多地担当起承上启下的责任。正因为有了绿园区人民医院这一区级医院这个纽带,首诊负责制就有了基础,急慢分治就得到了落实,百姓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减轻了大型综合医院的工作压力,也激活了医院自身的发展活力。2014年,大病及特殊病种经该院新农合转诊到三甲医院的患者共1373名,并接诊在三甲医院诊断明确并经初步治疗病情稳定各类患者。

  家庭医生在身边 公共卫生服务百姓赞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为了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人们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在绿园区人民医院,一系列惠民健康政策的实施,使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健康小屋是省政府民生实事之一,绿园区人民医院(普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省内率先建立了健康小屋,为社区居民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提供免费检测、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讲座等服务,现以累计接待居民14500人次。今年,长春市卫生计生委及绿园区政府又投入70余万元,将健康小屋检测设备进行拓展,部分设备可实现居家、智能化、自我管理,且自动记录到电子档案系统,家庭医生根据传递到中心的检测数据可给予居民健康指导。目前,该中心已为84418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2%,慢病管理11055人,管理孕产妇471人,管理0-7岁儿童8770人,全部实行了计算机管理,并按国家规范进行随访。

  中心还通过整合利用医院医疗资源,设立了“全科医生诊室”,医院内科、急诊科医生担纲全科医生团团长,每周二次在全科诊室工作。在完成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的同时,还负责60岁以上居民体检解释结论及慢病患者随访工作,提升了全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力,切实解决了现阶段居民的医疗需求及高水平健康指导。

  今年年初创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可谓绿园区医改工作的新亮点,中心在全区每个行政社区实现每周一名家庭医生来社区“坐诊”服务。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健康咨询、免费测血压、血糖;为社区居民建立档案及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筛查高血压病、糖尿病,对疑似患者转至医院进一步明确及给予治疗方案;为诊断明确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进行行为干预、监测和健康评估,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建议转诊等;及时面对面宣传国家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医保管理基本药物制度等相关政策。此外,还为孕妇提供免费孕检;为辖区管理0~6岁8770名儿童提供免费体检;慢性病患者及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贫困精神病人免费发药等。每月还在行政社区内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医养结合新机制 缔造老年护理康复新天地

  近几年来,医院医疗业务逐年迅速增长,大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包括网络与信息设施、设备)、人才资源的使用相继接近满负荷甚至超负荷。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生存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信息化技术能促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绿园区人民医院制定了医院整体发展规划,在打造区级卫生计生服务与管理系统的同时,医院将初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近期,医院将与区级平台及区属各机构平台的搭建与互联互通功能;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配备到位;建立并运行“绩效卡”和“居民健康一卡通”的“双卡制”; 建立并运行疫苗冷链管理物联网;实现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用实现全区“智能化健康小屋”服务网格化,以“云盘”为载体的健康档案“私有云”设计方案,实现居民“我的健康我做主”;在43个行政社区开设“有医疗服务,没有医疗行为”的“全科医生工作室”,全面激活“一卡通”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潜能,变被动医疗服务为主动医疗服务。医院将利用医院信息化建设,探索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支付方式、绩效考核、服务模式、行为监管、财政补偿等难点问题的解决思路。

  目前,在绿园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绿园区人民医院将在院西扩建打造一个新型的区老年护理康复中心。日后,医院将依托这个新型机构,探索和建设一个医养结合新机制,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优势,增加老年护理和康复医疗机构设置,使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和老年人临终关怀等功能集于一体的新服务机构,并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编者按 2010年6月1日起,绿园区人民医院全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并在全市率先落实“721”财政保障机制;“基药制度”使医院门诊量从2009年的近10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近21万人,患者量翻了一番,患者处方值则从平均100元降至不足40元;医院承担门诊慢病服务,为患者每年节省药费约1500余万元;落实医保、新农合、低保优惠政策,建立透析中心,实现特殊大病特殊人群免费治疗;在中心和城市医疗保健网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立足百姓“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分级诊疗机制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从绿园区人民医院五年多来的医改成绩单上不难看出,随着公立医院经费保障模式的全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行,及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市公立医院改革阔步向前,朝着健康良性轨道发展。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扶持下,绿园区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就医格局也向着“小病进基层,大病去三甲”方向改变。不得不说,绿园区人民医院的发展变化,是绿园区乃至全市公立医院改革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