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心]张占斌:市场主体活力在新兴产业中表现突出
经济日报原标题:加强政策引导 激发企业干劲——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
经济日报记者: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状况看,“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市场活力逐步涌现,如何看待这种态势?
张占斌: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原煤、粗钢产量持续下降,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但确实要看到,我国经济尚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靠。下一步,还要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针对市场主体,政府要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清理不合理收费,废除不合理资质资格门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市场经济内在活力。
经济日报记者:当前,市场主体的活力具体体现在哪些领域?
张占斌:从目前情况看,市场主体的活力在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中表现突出,在制造业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中也有所展现。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规律,这时候就需要新的市场主体异军突起,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
然而,国内各地区市场发展的水平并不均衡,比如在东三省等国有经济为主的地方,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乏力,市场活力不足。但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浙江等地,新经济企业众多,市场活力凸显。因此,下一步要千方百计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尽快形成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驱动力。要更多扶持创新型、充满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用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增强经济的整体活力。
经济日报记者:哪些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其市场活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张占斌:高新技术产业应该是其中的代表。今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但总的来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用于创新发展的研发投入仍然偏低,创新成果转化率仍然不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市场的活力。因此,要进一步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制定合理的、差异化的激励政策,支持、鼓励各类实体法人和自然人从事高科技创新工作。要制定、完善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在经费管理、股权激励、分红奖励方面进行配套改革,激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经济日报记者:如何看待未来的市场环境?
张占斌:未来的市场环境会更有利于企业发展,更有活力。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继续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配置资源,加大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的清出力度,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简政放权的政策支持,相信一旦政策有效落地,市场主体就会闻风而动,积极参与。(经济日报记者 熊丽)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