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变粮商 指尖闯市场——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轻松转身

14.02.2016  11:40

  “过去,一到冬天就闲半年,除了串门喝酒就是打麻将;现在没一刻闲工夫,忙得够呛,天天拿着手机跑快递!”黑龙江农垦红兴隆管理局种植户高佩金说,他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种植花脸蘑,产量不低,销路也不愁,“都在网上卖,收入杠杠的!

  在红兴隆,像高佩金这样的种植户已超过3600多人,利用“互联网+”,他们把黑土地上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红旗岭农场的有机粳米,还远销到加拿大。

  转身份、搞经营,生产销售网上行

  1月26日清晨,曙光农场“聚森食用菌合作社”就接到天津市客商的网上订单:3000盒4两装黑木耳、香菇。合作社理事长李伟高兴地说:“原来咱生产的食用菌都是等着客户来采购。现在咱也开起个网店,生产销售一条龙,产品销售到6个省14个城市。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红兴隆管理局,长期以来却面临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如何解决销售“瓶颈”?

  红兴隆走出了“互联网+农产品+销售”一体化之路,在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粮农变粮商”战略,鼓励种植户以微商、网店等形式销售优质产品。

  双鸭山农场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原来产品覆盖半径在100公里以内。现在园区支持36家菜农开起网店,搞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元旦前,菜农郭晶将自己生产的3000斤有机干豆角丝、茄子干、苦瓜干等6个产品投入到网店,被北京、上海等地的消费者抢购一空,近期她还为其他菜农销售1500斤,增加收入近1万元。

  目前,全局已开办网店1136家,从事微信经营超过1200人,在网上销售大宗农产品87种。

  打品牌、扩市场,拓宽渠道销路广

  除了鼓励种植户开网店,红兴隆管理局还积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通过网络讲述高端产品故事等多种形式,大大提升产品附加值。

  牙克河,是流经赫哲族原始居住地沿岸的一条河流,灌溉着红旗岭农场第三管理区追溯区的万亩稻田,径流为山泉水,可以直接饮用。红旗岭农场用特有的生态文化和人文文化作内涵,打造了“牙克河”品牌高端有机米品牌。“去年中秋节前刚投入到网店,就以每斤18元的价格走上了北京、上海市民的餐桌,入冬以来共接到网络订单260个,销售产品58吨。”红旗岭农场场长张晶华说。

  这样的特色品牌还有很多。宝山农场统一注册了“宝山一家亲”品牌,提供给场内种植户开网店使用。据介绍,红兴隆已打造“寒疆果都”“雁窝岛”等文化专属品牌17个。仅高端产品富硒米、“五星湖”有机米等,就通过网络销售产品3000余吨,实现增收超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