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优良学风建设刻不容缓
曹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协八大上明确指出,科技工作者要加强品格修养,自觉加强道德自律,坚决遏制科学研究中的浮躁风气和学术不端行为,在全社会树立科技界崇尚真理、求真务实,坚持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形象。总书记对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而要建设一支能肩负起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急迫任务。
良好科学道德和学风是建设人才强省,加快实现吉林全面振兴的前提条件。当前我省正处在破除深层次矛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和攻坚阶段。推动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引领和支撑吉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吉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有一大批真才实学,学以致用,勇于担当的人才。不把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之中,我们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以中国梦引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依靠科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和奋斗目标,也是几代科技工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历史重任,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不懈追求。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没有我国今天令世界瞩目的综合国力。我们要站在这样的全局高度来认识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以中国梦引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全面深入开展,凝神聚气,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加奋发有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学道德是人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优良学风是人们追求事物本质过程中的实事求是精神。科学道德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界、教育界作为全社会知识层次最高的社会群体,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传播者,又是优秀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传播者,理应成为全社会树立诚信风气之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典范。我省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认知认同并身体力行,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扎实推进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建设
坚守科学道德,倡导良好学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科技界、教育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我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自2011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共组织了5场全省集中宣讲教育报告会,开展宣讲教育活动1023场,254776人次参与到宣讲教育活动中来,参与人员涉及博士生、硕士生、高年级本科生、新上岗导师、新入职教师、科研人员。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合力推进,一抓到底,努力形成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社团等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技人员自觉行动的良好局面,形成共同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强大合力。
推动宣讲教育的常态化。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的工作要求,按照“两个拓展、两个结合”的目标要求,努力把宣讲教育拓展到所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拓展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把集中性宣讲与经常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将科学道德教育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环节,成为科研人员经常性教育内容,真正实现科学道德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
大力开展科学研究诚信教育。把握源头治理学风问题,是深入推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紧迫需要。各高校、科研院所要开设科研诚信、科研行为规范的课程,增强严格遵守科研道德的意识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研教育人员的科研诚信意识。科学家要担当起优良学术道德传承者的责任,践行优良科学道德。
建立完善约束惩戒机制。强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媒体等对科研活动和科研管理的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科研教育单位应制定科研诚信监管制度,设立专业监管机构,制定、落实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定和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要采取零容忍,对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通过信息公开、异议材料复核、网上公示和接受投诉、媒体曝光等方法,切实增加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护举报人、被举报人、证人及调查人员的安全、利益和声誉,对经查实的学术不端行为人要按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努力形成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工作合力。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真正举科技界、教育界整体之力,扎实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取得更大的成效。要建立完善经常性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通报信息,相互支持配合,自觉开展协作。
(作者系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科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