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的幸福语

13.01.2016  13:13

      ●当农家墙上的日历又换了一本,新的一年便来到了。

      ●过去的一年,对于吉林的农业农村工作而言,“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毫无疑问成为了这一年度最有影响力的关键话语。

      ●过去的一年,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之一,种粮大户在“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道路上,有怎样的感受呢?

      合作社现在从种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粮价好时,每公顷地纯收入能达到6000多元。——农机大户张凤财说:“中了

      冬天的平原虽已褪尽了绿色,此时的乡村却愈加亮丽。一垛垛金黄的玉米堆满院子,这是农家院最喜悦的时刻。

      走进张凤财家后院的库房,拖拉机、播种机、深松机、玉米收割机……各式各样的农机排列整齐,就像整装待发的战士。

      “靠这些大家伙,我们种田的人‘牛’了起来。”46岁的张凤财是长春市九台区纪家镇太平村农民,一副憨厚敦实的样子。

      2010年,张凤财注册成立凤财农机合作社。那一年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仅有5户,流转土地仅20公顷左右。

      之后的5年,是凤财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5年。发展到今天,合作社已经流转了周边8个村300多户村民的400多公顷土地。合作社的农机队伍也不断壮大,从只有一台小四轮、一台拖拉机、一台收割机起步,如今张凤财已经拥有各类农机设备72台(套),其中拖拉机32台,玉米收割机4台。

      实施机械化耕作的成本账,张凤财了然于胸。春耕时,人工种一公顷地,旋地、压地、施肥一套流程下来至少要900元,而机械化作业一公顷地的成本不过100多元;到了收获季节,人工收一公顷地玉米,割秆、掰棒、装袋、运输等大约需4000元,采用机械化作业,一公顷地只需支付200多元油钱、100多元的司机工资和200多元的运输费,至少节约3000多元。

      张凤财说,今年虽然粮价下调,地里的收入依然不差。他盘算,明年要用更多的土地种植茄子、豆角、尖椒、土豆等蔬菜作物,让自己手里的机械战士能有更多的作为。

      注解2015年,我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94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2015年,我省率先在全国推出农业机械普惠制补贴政策,全年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1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启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开展农机金融租赁试点和农机具抵押贷款购机,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现代农业新模式,特别是探索开展普惠制、敞开式农机购置补贴方式改革,重点向产粮大县、新型经营主体、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型机械、大马力拖拉机倾斜,农业机械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因为有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多包地、多创收的计划都可以加快实现。——水稻大户王立臣说:“除了种地啥都不想干

      2015年年初,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村水稻种植大户王立臣的家庭专业农场经过龙井市物权融资公司的担保,贷款40万元。春耕前,他用这笔贷款将水稻种植面积由40多公顷增加到85公顷,去年,农场种植水稻收入超过130万元。

      “农民的贷款由物权融资服务公司担保向银行贷款,物权公司不收任何费用。相比商业担保,这对贷款农户来说,减少了成本。”龙井市物权融资公司经理王君说。

      今年51岁的王立臣,是土生土长的龙山村农民。过去,村里人多地少,人均只有0.3公顷土地,地少收入薄,王立臣觉得种地没前途,干脆当起了“倒爷”,先后倒过粮、经过商。国家取消农业税、发放种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王立臣又看到了种地的潜力。于是,他放弃经商,开始承包外出打工村民的水田,并注册成立家庭农场,为自己生产的大米注册了“龙山”品牌,年产“龙山”牌大米825吨,远销到江苏、广东和上海等地。

      为了向生态农业转型,实现种田效益最大化,去年年初,王立臣投入30万元对流转的3.7公顷低产田进行换土改造,同时实施稻田养鸭,发展绿色有机稻米。“目前,普通大米每公斤市场价仅为6元左右,有机大米每公斤可以卖到20元。

      他告诉记者,实施换土和稻田养鸭种植的有机稻米产量与传统种植方法生产的稻米产量基本持平,但市场价格迥然不同。他准备2016年将有机稻米种植面积由目前的10公顷扩大到100公顷。

      王立臣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因为有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他多包地、多创收的计划都可以加快实现。“最难的融资问题都解决了,现在除了种地啥都不想干。

      王立臣说:“依托有机稻米种植,在3年内帮助龙山村发展起休闲观光农业,让更多人吃到龙山村的大米,也看到龙山村的变化。

      注解作为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大创新,此举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我省扩大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全省32个县开展业务,共发放贷款1287笔、4亿多元,抵押土地27.41万亩。通过开展“三权分置并行”试点,分别颁发农村土地承包权证和土地经营权证,探索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的形式。

      家庭农场里新增的1台收割机、新建的8口水井和1个小型储粮库,全靠国家的扶持资金。——我省第一位家庭农场主陈大力说:“心里更有底”3年前村民称他为“种粮大户”,如今村民都喊他“农场主”。他是公主岭市十屋大力家庭农场主陈大力。

      陈大力是公主岭市十屋镇韦家窝堡农民,2013年刚过完正月十五,陈大力就注册成立了公主岭市十屋大力家庭农场,他也成为我省第一个个人独资注册的家庭农场主。

      “当初是一缺水利,二缺农机,三缺仓储。”家庭农场刚刚成立时的情景,陈大力记忆犹新。当时他与50多个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耕地面积扩大数倍,随之而来的耕、收、储难度加大,风险陡升。为搞好家庭农场,陈大力不仅用房屋做抵押,还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预先支付土地租金。“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就得实现规模经营。起步再难,也得坚持挺过来。

      家庭农场经营的第一年秋天,卖完粮,陈大力计算收入:去掉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和每公顷7000元的土地租金及人工费,纯收入30多万元!

      2013年7月,陈大力接到公主岭市农村经济管理局通知,根据家庭农场规模及经营状况,符合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条件,可以争取资金支持。“当时心里还犯嘀咕,我这1个小规模的家庭农场,能有机会用得上国家的钱吗?”陈大力虽然递交了申请,但是心里并没抱太大希望。

      走进家庭农场的机库,满库房的农机分类整齐。陈大力兴奋地告诉记者,2015年,他申请的“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获得批准。“家庭农场里新增的1台收割机、8口水井和1个小型储粮库,都是靠这个项目的扶持资金。国家投入130万元,我没花一分钱。

      现在,陈大力的家庭农场与70多个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家庭农场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0多公顷。

      注解2015年,我省积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多元化服务,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21558个、55861个和469个。

      记者感言

      这3位种粮大户是我省万千农民的缩影。

      在采访种粮大户的过程中,记者从他们的言语里,可以深切感受到一种满足、一种幸福。

      这种满足和幸福,来自我省农业农村改革的实践,来自让农民充分享受到发展红利的诺言。2015年,我省一项项农村改革措施具体、路线明确,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分步到位;一项项重大举措,使吉林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

      黑土地上永远播种着希望,新的一年,种粮大户们、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仍然会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队伍的前列,引领着黑土地上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