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系治理理念嬗变——护卫绿水青山 唤醒浓浓乡愁
古朴自然的绿水青山,往往是人们寄托乡愁的载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福建人的期盼,也是福建水利人的不懈追求。2015年,福建省政府正式启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由水利部门主导,多部门协同合作,融合安全与生态理念,稳妥有序治理全省万里水系,还人们以有生命的河流、有生机的流域、有野趣的童年和有美好回忆的家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实施“生态省”战略到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建设万里安全生态水系,以保安全为基础,唤回绿水青山,再造生态水系,伴随着治水理念的嬗变,福建的“清新”之路走得愈加稳健而深入人心。
坚持问题导向,转变治水理念,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清澈透亮的河水去哪儿了?草长莺飞的环境去哪儿了?这样的疑问和感慨背后,是群众的殷切期盼。
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理特征的福建,全省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近700条。对于这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沿海省份来说,保障水安全与保护水生态成为八闽治水的一对羽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理念已融入福建总体发展战略,生态立省的步伐更加超前。2015年上半年,福建省委中心组在一次学习会上明确了一个观点:“治理水系要从单一的工程思维向水生态的整体修复转变。”随后不久,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破茧而出。
观念的不断更新,源自自我加压的问题导向。
连续多年防台抗灾成效显著的福建,并没有因此止步,而是聆听河流的声音,关注群众的期盼,自我加压抓问题找短板,把从更深层次上保安全作为水系治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总结防灾经验教训时,福建省水利厅党组深刻地认识到,受灾原因除有不可抗力、水利工程不牢固等因素外,还与多年来借各种理由占河造地、移山填湖,以及对河流裁弯取直、过度硬化等直接相关,人与水争地,填了湖泊、河流、低洼地,河道变窄甚或消失,一遇暴雨,能不淹吗?
虽然调研找出了许多问题和教训,但同时也发现永春的桃溪、福清的龙江、三明的尤溪、武夷山的崇阳溪,不但遇灾无恙,而且处处是一派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景象。表象背后的本质,其实是发展理念的差别。
沿着问题脉络,2015年3月,福建省水利厅展开了一系列集体讨论和思想碰撞。大家认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水利已经解决了群众基本的“保安全”问题,但建设项目比较分散,治理范围没有从全流域统筹考虑,有些地方治水工程习惯于硬化处理,措施单一,人工痕迹太浓,比如把河道抹得三面光,清淤时挖掉河心洲,与自然规律相悖,极易带来后遗症。
针对这些现象,福建省水利厅厅长尤猛军多次强调,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要慎之又慎,要意识到新阶段群众对更加优质均衡的水利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愿景。如果不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治水理念,极有可能造成投资浪费,其结果还会背离水利保障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初衷。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在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治水经验,立足莆田等地多年的成功实践,福建水利人总结提出了治水的“三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水系治理从单纯的“工程措施”向“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转变:在保安全前提下,遵循自然规律,以自然修复为主、采用生态方式治理水系,达到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安全与生态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个转变,从单一治理向整体修复系统治理转变:把原有的单一工程、分散项目,以生态为纽带有机地整合起来,集中到一个区域,综合施策,成为系统工程,实现“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
第三个转变,从分散安排资金向整合使用集中发力转变:整合中央、省级涉及水系治理资金和农发行过桥贷款等水利优惠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地处闽南金三角的晋江市,过去在城区水系治理上没少投入,防洪堤也建得稳固漂亮,可水依旧少、脏、黑、臭。通过引入系统治理的办法,将工程治理与自然水系建设充分结合,引水、截污、清淤、亮化、绿化相互兼顾、多管齐下,城区水系“重获新生”。
“这是福建水利对中央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生态省’战略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也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治水的新期待。”尤猛军感慨地说。
在保安全前提下,用生态理念治理水系,是一种探索实践,更是一种堵疏结合思路的推陈出新。基础是安全,核心是生态。随着理念的转变,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宏伟蓝图逐渐清晰。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
开启生态治水大幕
怎么干才能建成安全生态水系?
福建水利人阐释: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起来,“祛滞化瘀,固本培元”,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改造渠化的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生境,让流域重现生机。
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使生态治水理念的落地更加“稳、准、快”。2015年6月5日,省政府正式提出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7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以第99号文件向全省转发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次日,经省委书记尤权批示同意,省政府在莆田市召开现场会,作出全面部署。至此,福建的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大幕正式开启。
《实施意见》指出:“一年搞好试点,两年逐步铺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至2020年完成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任务,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目标。”高位推动的顶层设计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清晰的路线图。
“河道既是防洪减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在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陈荣凯看来,防洪保安是水利的基本职责,人水和谐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目标,把水生态文明作为治水兴水的核心追求,是水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但治水兴水不能只靠水利部门单打独斗。
充满活力的体制和机制,成为福建推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有力保障。纵向分解,横向展开。福建省副省长黄琪玉明确,由水利和财政两个部门共同负责,水利起主要推动作用,双方与地方政府签订责任状,并以省政府名义促成建立发改委、环保、住建等多部门联动机制。
省水利厅党组把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动项目实施;技术组负责现场勘察、技术指导。下派全省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5个区域协调组和58个推进组全程参与督导。水政、建管、水保、财审、规计等各处室以及设计院等厅属单位明确分工,密切配合。
安全生态水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施意见》给出的表征是“八个有”——有自然弯曲的河岸;有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有天然砂石、水草;有长年流水;有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有安全、生态的防洪设施;有野趣、乡愁;有划定岸线蓝线、落实河长制、推行河道管养制度等管理措施。同时,还明确了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应遵循的四条原则:保护优先,顺应自然;整合资源,系统治理;因地制宜,一河一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在莆田现场会召开4个多月后,记者赴延寿溪沿线采访,只见沙洲水草丰茂浓翠,荔枝树林连绵不绝,泗华陂、绶艇等古陂古桥韵味十足,白鹭振翅轻掠水面,步道两旁对对新人幸福留影……“小时候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较之几年前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的场景,延寿溪附近居民林建华对身边变化的感受最为真切。
谈起延寿溪的治理过程,莆田市水利局局长吴建明娓娓道来:“按照‘防洪安全、生态治理、景观休闲’三位一体的理念,围绕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文化古迹、打造生态景观等做法,水利、环保、园林等部门通力合作,整合资金,还原了荔林水乡的美景。”
没有资金,任何工程都无从谈起。面临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实际,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作为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引导社会投入两种手段提供保障。
“各级财政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态度,与水利部门同心协力做好有关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省财政厅副厅长韩健向全省各级财政局长们“喊话”,呼吁支持这项民生工程。
按照“渠道不变、责任不变、统筹集中、各计其功”的原则,省财政从存量中整合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试点补助,并按照实际投资额分别给予80%、60%和50%的分档补助。据估算,2016年的补助数额将在6亿元左右,5年内可整合环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资金在300亿元以上。同时,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各地与省水投集团合作开发,引导社会资本以PPP、贴息、补助等方式参与其中。莆田就专门成立了安全生态水系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市区水系治理的统一规划和实施,借融资弥补缺口。
省水利厅按照“放进来”“靠过去”“调过来”三种方式,整合水土保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内部涉河资金。“放进来”,把已展开和将展开的各类涉河项目尽最大努力整合到安全生态水系治理中来。“靠过去”,对已开工或无法放到安全生态水系治理中去的项目,可考虑将安全生态水系治理项目靠过去。对于无法“放进来”和“靠过去”的项目,按照安全生态理念调整规划设计、施工方案等尽可能“调过来”。
尤溪县“靠过去”,使得七尺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成为三明市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厦门市“调过来”,一举节省了官浔溪流域治理项目投资2.1亿元……2015年,省水利厅共选定了莆田、永春、厦门等12个县(市、区)作为试点,各试点均由当地政府负总责,成立相应机构和领导小组。在永春县,是否开展生态治水,已成为村干部换届时能否赢得选票的决定性因素。一石激起千层浪,八闽各地争相申报,十分踊跃,在2016年试点确定为71个的前提下,全省申报的项目已超100个。
从构想到落地, 再到蓬勃开展,福建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聚合了多方的关心和支持。水利人正以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攻坚克难,笃志前行,努力让百姓期盼的优美水环境早日实现。
尊重保护自然,秉持系统治理,
“一河一策”唤醒浓浓乡愁
治水理念是“道”,建设方式是“术”。在治水工作中,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治水之“道”?尤猛军说:“按我的理解,就是四个字——顺应自然。”
荔枝林翠绿无比,鱼儿畅游,乡亲们迎着冬日和煦的阳光辛勤劳作……永春县岵山镇金溪边,4棵树龄均过百年的荔枝树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一字排开,枝叶随风摇曳,整棵树如同翩翩起舞一般。
“用打木桩、抛石头的办法来做护岸,清除淤泥、垃圾,建设休闲步道,保留古桥古树,再把这些尊重自然的措施叠加起来立体运用。”永春县水利局局长郑双伟介绍,“河堤牢固,又能自然呼吸,行洪能力更强,还节省了征地成本。”
试点可作为参考,但不能“一刀切”。根据不同流域、河流、河段,福建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工艺、方法,每一个治理河段都要有独具特色的治理方案,概括起来就是“因地制宜,‘一河一策’”。这就促使设计单位、水利部门、当地政府必须一起到现场逐段看、逐段议,杜绝了“一张图纸、一个断面套到底”的现象。同时,福建坚持城乡兼顾,下好全省“一盘棋”,让山区与沿海、城市与乡村共勉共进,让城乡百姓同享生态福利。
“治理旧县河时,在重要城区段修筑传统防洪堤,其他地方则做生态防冲带,力戒农村城市化、景观人工化,保留或重塑自然弯曲的河岸线,重视人水融合,鼓励群众在河两岸植树造林。” 在旧县河畔,上杭县副县长张毓章说,县内河流都将坚持按照这一原则开展治理。
保住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不仅凸显了福建生态效益的“金字招牌”,还将生态转化为红利,更让群众心中那份缅怀许久的乡愁有了安放之地。
通过生态治理、打造景观,延寿溪吸引了一批知名地产商入驻,沿溪两边每亩土地从水系治理前的30多万元,一直涨到500多万元;永春县在桃溪流域治理中打造永春版的“清明上河图”,县域环境的改变,集聚了人气,旅游、养生、种植等经济效益明显,“生态+”之路潜力无限。
“桃溪水流过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这句话是120万海外永春籍华侨华人心底最真实的声音,永春的山山水水寄托了他们在海那头最绵密的想念。“文化也是提升永春对外形象和吸引力的重要抓手,‘乡愁’文化就是我们的主打牌。”永春县委书记林锦明表示。其实,作为全国第二大侨乡,每个福建人都是寻找那份乡愁情愫的主角。
厦门市创新治理模式,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截污控源、生态修复为抓手,对山、水、林、田、路、村庄等开展系统治理,成效显著。在过芸溪治理中,厦门及时公布治理信息,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河宽了,水清了,海沧区洪塘村居民陈及滨从阿里巴巴辞职后选择回村创业,利用“互联网+”开办民宿,月均收入达2.5万元。像陈及滨这样回乡创业的青年,在当地共有22名。过芸溪的优美环境,还吸引了很多将创业目光聚焦于这片热土的台湾同胞。
建设导向明确,管理也应有章可循。《福建省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对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划定,水环境监测计划制定等技术和感性指标都做出规定,验收复核内容包括建设目标、工程数量与质量、项目建设管理和建后管养机制。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社会化管养已成为各地积极探索的新模式。
理念嬗变,别样精彩。变与不变,全系于我是谁、为了谁。借助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福建水利人正在用创新行动护卫绿水青山,着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水利绿色发展成果;他们矢志促进全省水利发展再上新台阶,也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了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