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县域百变样本 乾安:文化大院里的幸福感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金秋十月,田地里黄澄澄的秸秆、沉甸甸的谷穗,诉说着一年的丰裕。放眼望去,田间地头都是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傍晚时分,文化小广场上,乐声悠扬,农民们载歌载舞,一天的疲累顷刻消散。
小县城里的大裂变
浩渺松花江畔,苍茫草原腹地,泡沼星罗棋布,牧草丰美葳蕤,“八百里瀚海”起波澜,万千顷良田绘锦锈,这里是乾安。这座把千字之文书写在大地上的县城,拥有着厚重的历史和绵长的文脉。
如果以1978年为时间节点,乾安在4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一次不容小觑的裂变。
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80万吨以上,成功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特色农业“六大产业带”荣获“吉林省十万亩黄金小米杂粮杂豆产业示范区”的殊荣;“乾安黄小米、糯玉米、红辣椒、乾安羊肉”相继被评为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4大类53个品种的“乾安弱碱食品”享誉全国,成为供不应求的健康品牌。
乾安牛、羊、猪、禽产量丰富,自主培育的乾华肉用美利奴羊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新品种认证,填补了国内空白;22个标准化牧业小区、生态养殖基地初具规模;以大型乳业、肉业精深加工为代表的科技型加工项目正陆续落地,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逐渐形成。
地上沃野千里,地下油海浩瀚。中国第六大陆上油田——吉林油田就坐落在乾安,目前已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天然气储量700亿立方米。
基础建设里的文化自信
发展足迹,就像一本厚重、神秘的书,记录着这片土地独有的铿镪与辉煌。新时代,乾安人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仍旧孜孜不倦。
近年来,乾安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倡导农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处处彰显着乾安特色投资131.2万元,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覆盖全县163个行政村。投资245万元,先后修建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各乡镇文化站年均组织开展活动10-20次,组织培训5-10次。
现如今,乾安共有文化大院223个,各乡镇自发自建小剧团28家、表演队39个,文化志愿者300人,各类业余文艺骨干4000余人。目前164个行政村都建有农家书屋,文化小广场现在已经达到188个。
文化大院里的乡村生活
严字乡君字村的文化大院,就是乾安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农忙间隙,站在地头里吹上一曲,是李国范消除疲劳最有效的途径正午时分,一曲欢快的唢呐响彻田野。《一壶老酒》诉说着此刻丰收的喜悦,也是村民李国范缓解劳累的别样休闲方式。
花甲之年的李国范是全村乃至全县的名人。40年前,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下,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开始有了活泛的想法。自幼热爱文艺的李国范在校上学时就是文艺骨干,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希望在繁杂的农活中,能够让村民们同自己一样活跃起来,把如今的好生活和家乡的变化通过自己的形式演绎出来,能够把村歌唱给党听。
于是,李国范拿起唢呐,在村里的空地上吹起来,村民们闻声而来,秧歌队逐渐成形。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快,有相同爱好的村民提议,不如我们把这些编排到节目里演给大伙看。
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利用业余时间,聚在一起,写剧本,忙排练。李国范家成了“根据地”,一件件生动鲜活的作品在这个农家小院里诞生了。
从农家院到活动中心,君字村的文化生活早已升级提档2008年,在李国范的积极组织下,君字村小剧团正式成立。成员均是本村村民,扎根生活,写出的唱词也都是君字村的大事小情。2014年,君字村小剧团迎来了一件大事。由李国范编写的《村歌献给党》获得了在央视演出的邀请,18人的演出队伍走上了国人瞩目的舞台,将君字村的美好生活唱给了全国观众。
自此,君字村的农民文化生活一炮而红,小剧团的文化大院也迎来了崭新的开始。从农家小院到二层小楼,从临时空地到正规舞台,君字村村民有了更加专业的展示平台。
农闲时节,剧团的演员们总会聚在一起开会,提供新素材,编排新节目。一年四季,每晚6点,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在小广场聚集,扭秧歌、跳广场舞,对他们来说是最放松最欢愉的时刻。
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写在了李国范的作品里,展现在小剧团的歌声里,更深深地映照在了村民们的脸上。“房子越修越好,路越修越宽,收入越来越高,这些都是看在眼里的。我们现在更加注重的是精神丰富、文化丰富,做新时代下的新农民是我们的新目标。”同李国范一样,对于文化生活乾安人有着更迫切的追求。
作为吉林省公园广场数量最多的城市,乾安在文化建设方面倾注了更多的民生情怀,从率先在全省打造“十分钟健身圈”,到全方位覆盖的农村文化大院,从彰显地域特色、城市风情的主题公园到集教育、功能和实用为一体的科技文化中心,每一个城市地标都从不同角度提升和丰盈了新时期乾安人的文化自信,百姓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来源:吉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吉林网 记者 于梓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