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未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谈煤炭行业现状与趋势
编者按: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主办,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承办的2017年(第六届)中国煤焦矿产业大会近日在深圳举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会上以《2017年中国煤炭行业现状与发展展望》为主题作报告,主要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煤炭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他对煤炭行业的一些趋势的判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新一轮煤炭经济周期后,行业发展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姜智敏表示,针对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解决煤炭行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12月份就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到2016年1月,党中央决定把煤炭去产能列入重点。同年2月,国务院对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党和政府发展煤炭工业的思路更加清晰,决心更加坚定,目标也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部门间协同配合,地方政府执行有力,企业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对此,姜智敏也一一作了介绍。
一是超额完成去产能目标任务。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已经退出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的50%。职工就业安置做到总体平稳有序,债务处置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市场化债转股已经开始启动,部分地区拖欠社保基金的问题有所缓解。
二是依法办矿得到了全面落实。通过持续开展淘汰落后、治理违法违规和煤矿安全体检以及超层越界开采整治联合行动,煤炭生产秩序进一步规范。
三是煤炭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浮动比例的定价机制为保障煤炭有效供给和价格平稳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探索建立最高和最低库存的制度,为规范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支撑,再加上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防范价格异常波动的制度,也为保障煤炭市场平稳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是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首先是优势产能不断增加,在淘汰、关闭、退出煤矿2000多处,煤炭数量减少到8000处的同时,一批新建煤矿陆续投产,优质产能比重大幅提升。其次,产业集中度也在进一步提升,大型现代化煤矿产量占全国80%以上,全国一共有59处千万吨煤矿产量近8亿吨,6家亿吨级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接近25%,晋陕蒙主产区煤炭产量比重超过70%。第三,煤炭科技进步加快。全国已经建成智能化开采工作面47个,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第四,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中煤能源兼并重组国投、保利和中铁等煤炭企业,推动了煤炭上下游产业整合发展。煤炭转型迈出新步伐,煤炭开始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
姜智敏表示,煤炭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的供求关系在逐步的改善。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估算,今年前7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大约22.8亿吨,同比增加了1.15亿吨,增长了5.3%。全国煤炭产量自4月份以来较快增长,前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0亿吨,同比增长1亿吨,增长5.4%。煤炭行业投资从2013年开始持续下降,到今年上半年投资由负转正,前7个月投资同比增长了1.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骨干企业上半年的利润大数是644.69亿元。姜智敏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积极努力工作的结果,是煤炭企业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也是相关行业理解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煤矿职工顾大局、识大体、无私奉献的结果。同时,煤炭经济效益的稳固好转也为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困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正确认识煤炭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关于煤炭的地位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在讲去煤化,姜智敏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姜智敏认为,资源的可获得性、使用的经济性和是否可洁净性利用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安全的三大要素。煤炭占我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总量94%以上,开发利用成本较低,且已经被实践证明可以洁净利用的事实,奠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主体地位。立足国内,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
关于煤炭市场的判断,姜智敏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市场将保持总体平衡,但问题不容忽视——
从需求来看,总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季节性、时段性的需求差异值得重视。经济向好在不断地拉动需求,随着宏观经济连续稳中向好的态势将拉动煤炭消费保持增长,特别是今年冬季取暖期间,日均煤炭消费可能还会进一步提高。同时,国家治理大气环境,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增强,对煤炭需求过快增长将产生抑制作用。不确定因素影响很大,天气原因和水电、风力的不确定性对短时煤炭市场供求变化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从供给来看,供给质量的提高、供应格局的变化值得重视,煤炭产能依然较大,供大于求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16年以来,我国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超过了4万亿元,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能,包括一些潜在的产能。尽管这两年全行业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已经超过4亿吨,但是潜在产能依然较大。国内煤炭生产稳定增加,但也存在不确定因素:一方面,随着煤炭市场稳定好转,煤矿生产积极性增加,同时减量化生产政策调整,部分优质产能煤矿核增能力,价值减量置换进度加快,全国煤炭产量将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国家加大煤炭去产能工作力度,一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同时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利用、土地使用监管,一些煤矿生产能力可能受到制约,短期内可能有所下降。
从布局来看,随着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区域能源消费结构、煤炭产业布局、供需格局都在发生变化。从前7个月煤炭生产看,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4个地区的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增加了1.25亿吨。前7个月全国增加的是1亿吨多一点,增量主要就在这几个地区。而中小煤矿比例较高的江西、湖南、重庆地区的同比降幅超过20%,其中重庆的降幅超过了50%。煤炭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的地区集中。总体来看,预测下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区受资源、运输约束,可能出现时段性的偏紧问题。
不过,姜智敏也指出了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的状况还没有实质改善,产品结构还不合理,行业竞争力与美国、澳大利亚还有较大差距,行业发展不平衡,企业的负债规模依然较高,融资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煤炭行业去杠杆的任务非常艰巨,煤矿投入欠账依然较多,人才问题等。
姜智敏认为,应该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推动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煤炭行业将向结构优化、相关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创新转变,新的煤炭生产和消费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全行业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首先,建议煤炭行业要加强自律,坚持改革,坚定不移地去产能。一是坚定不移地处置僵尸煤矿,坚决淘汰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的产能,发展先进产能。不能因为出现局部地区时段性供求紧张就动摇去产能的决心,也不能因为煤价短时上涨就不主动关闭已经列入退出计划、资源枯竭和不满足环保要求、扭亏无望的煤矿。二是注重解决去产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尽管安置职工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很大成效,但是煤矿涉及到一些“4050”的老同志的安置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妥善安置好职工,特别是处理企业的债务,以及“三供一业”移交工作,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是要解决的难点。三是完善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树立规则意识,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生产销售劣质煤。
其次,要坚持创新,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从产业升级方面,要处理好去产能和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煤炭开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煤炭消费方式,推动煤炭由单纯作为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同时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延伸产业链条,这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要抓好企业的转型,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来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培育新的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动能转换,重视煤炭企业转型。
第三,准确研判形势,完善机制,努力稳定市场。一是要全面分析煤炭市场走势,理性对待价格波动。二是将推动中长期合同履行作为稳定市场,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注重提高中长期合同的比重并严格履约。三是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科学组织,保障安全生产,有序释放优质产能,加强库存管理,提高煤炭的有效供给水平。四是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落实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应对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制度,积极主动稳定市场,保障煤炭行业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