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油不宜“从一而终” 品种轮换吃出健康

24.11.2014  15:48

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大豆油、茶籽油……市面上食用油品种繁多,叫人不知道该从何选起。一般来说,每个家庭的“掌勺人”都有自己偏爱的食用油品牌和种类。但专家说,长期固定吃一种油其实并不是健康的选择,食用油最好是换着吃,选择时可根据不同风味、饮食习惯、健康状况来定。

 

品种轮换 吃出健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邓宇虹表示,不少家庭用油是“从一而终”,习惯了就不换了。又或者认定了某种油有益于身体健康,因此长期食用。实际上,最健康的吃油方法,就是要定期换油吃。

 

人体所需的脂肪酸有三类: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三者的摄入最好达到1:1:1。”邓宇虹表示,不同品种的食用油里的脂肪酸构成、微量元素含量都不同,因此建议定期更换食用油。其中,动物油脂、椰子油和棕榈仁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橄榄油、茶油、棕榈油、花生油、米糠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尤以前两者更多,含量分别为83%和79%;而玉米油、大豆油及葵花籽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见,食用油品种的更换也要有规律,如果只在玉米油和大豆油之间更换,就只“”了多不饱和脂肪酸,达不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邓宇虹指出,市面上也有已经进行配比的调和油,但每种油除了脂肪酸含量外,还有不同特性和微量元素,无论是不同品种的油,还是调和油,都有各自的优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建议优先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油脂,如橄榄油和茶籽油,有利于减轻或预防动脉硬化的发展和发生。

 

烹调方式 因油而异

 

中国人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煎炸、爆炒、蒸煮、凉拌……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不同的口味偏好,但选什么油做菜也跟烹调方式有关。这是为什么呢?邓宇虹解释,其实不同的油脂能耐受的温度也不一样。

 

牛油、猪油、黄油、棕榈油:富含饱和脂肪酸,属于非常耐热的油脂,可用于油炸、爆炒、煎炸等需要高温烹调的菜式。

 

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大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耐热性较差,煎炸或者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不适合用于需要油温高的菜式,建议用于普通炒菜、炖菜、做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