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 绿色发展——江苏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战略引领 保护“生命线”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沿江各地水利部门要把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作为最紧迫而重大的任务,着力加强水资源及河湖生态保护,整体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基础保障。”江苏省水利厅厅长李亚平如是说。
江苏位于长江尾闾、黄海之滨。长江干流江苏段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总长432.5千米。江苏长江沿江地区处于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的结合部,凭借濒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沿江地区成为了全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开放和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在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产业增长迅速,形成机械装备、能源、化工、冶金、造船等产业集聚的沿江经济带。
“长江也是沿线城市重要的水源地,年取水量占全省生活用水总量的50%以上。加上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等间接供水,全省近八成用水依赖于长江。”李亚平指出,可以说,长江是江苏的“生命线”。
法治为纲 加强行业管理
水系为脉,滋养勾勒江河大地,法治为纲,行业执行方成规矩。
近年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做出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省政府出台了长江采砂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沿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沿江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地表水功能区划等,制定了化学工业、纺织印染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太湖流域重点行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一系列制度规范为长江水资源管理保护提供了依据。
依据这些法规规章,江苏省对长江干流取水、排水、水利工程及通江河流等进行了全面规划,完成了长江流域沿线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确定长江干流取水、排水口门布局,加快建设清水通道体系,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方案等。
目前,江苏有282个国家考核水功能区,2015年达标率为66%,较10年前提高了40个百分点。长江流域考核江苏的水功能区有185个,达标率为68%。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的实践。逐月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并发布水质通报,及时掌握水质信息,加强排污口管理,严格按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审批入河排污口,对不符合水功能区要求和水域纳污能力的排污口坚决不予审批。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取得新突破。苏锡常地下水已全面禁采;泰州市、扬州市、南通市实施地下水限采,预计到2020年封井1365眼,压缩地下水取水量4606万立方米,地下水开发利用也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轨道。
节水优先 保障用水安全
江苏上下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并通过节水减少废水、污水排放量,减轻对河湖水环境的压力。
全省先后开展了徐州、无锡、南京、南通、泰州、张家港、常熟等7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其中6个在长江流域,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特别是在长江沿线传统意义上的丰水地区开展节水减排工作;出台了省级以上节水型载体计划内用水按规定标准的80%征收水资源费,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节水企业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用水减免水资源费等节水奖励政策措施,更加凸显了节水防污的重要性。这几年,长江流域万元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耗水量年均分别下降都超过了10%,成效显著。
此外,饮用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2011年,江苏省政府下发了全省水源地达标建设标准,启动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做到 “一个保障、两个达标、三个没有、四个到位”。目前长江干流上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已基本完成达标建设任务。制定发布了《江苏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并对每个水源地进行细化分解,做到“一地一策”,一旦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跟踪监测,关闸截污,引清释污,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地,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