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江城人咋过元宵节 闹元宵不忘民族风俗

23.02.2016  10:56

   吉林文庙:欢喜猜灯谜 万民闹元宵

  一家人共同参与猜灯谜活动。

  2月22日9时,伴随着“万民同乐闹元宵”的鼓乐歌舞,“吉林文庙文化灯谜竞猜活动”在文庙博物馆拉开帷幕。据悉,该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市文广新局承办,市文庙博物馆协办。

  9时,前来猜灯谜的市民络绎不绝,悬挂在博物馆院内的灯谜条幅,伴着雪花随风摆动,很多市民拿着笔和纸,细心记录灯谜并和朋友、家人一起研究谜底。在飘飘洒洒的雪花中,无论老者还是孩童都喜气洋洋,他们在感受浓浓年味的同时共同体验了传统民俗带来的乐趣,体会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次活动共撰写了一万条谜语,包括字谜、成语谜、历史人物谜以及国家名、电影名、地名等相关谜语,还新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和传统民俗等方面的谜语。

  在文化灯谜竞猜活动现场,吉林文庙博物馆还推出了中国年俗知识展览,介绍传统节日习俗及民族风俗等内容,深受市民喜爱。(江城晚报记者/杨茹/文 首席记者/凌西政/图)

   桦甸市:十五瑞雪飘 秧歌扭起来

  2月22日,桦甸市瑞雪飘、人热闹。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桦甸市市民欢天喜地扭起大秧歌庆祝传统节日。

  秧歌会演时,瑞雪下不停,增添了几分节日气氛。虽然天气冷,但所有参加演出人员都着装整齐,手拿秧歌扇、头戴头饰,表情幸福,充分展现了桦甸人民热情向上的精神风貌。队伍前,锣鼓喧天,在喇叭声、锣鼓声协奏下,舞龙队队员身着黄袍,手举“红龙”,时而弯曲盘旋,时而围成一圈,“红龙”在瑞雪中舞动,引来许多群众拍照、录像、驻足观看。队伍中手拿金箍棒的孙猴子和扛着钉耙的猪八戒更是引来孩子的观看和追逐。整场演出热闹非凡,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这次秧歌会演由桦甸市人民政府主办,桦甸市文广新局承办,桦甸市文化馆协办。桦甸市明桦街道爱华社区关东秧歌队、老干部局老年大学秧歌队、胜利街道东胜社区秧歌队、永吉街道小城子村秧歌队、永吉街道西台子村秧歌队的近500名秧歌骨干参加了会演,会演队伍如同一条彩龙盘旋在桦甸的中心街道上。(江城晚报记者/张雪)

  满族博物馆:学礼仪看“祈福” 真满足

  迈过高高的红门槛,满满的过年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满族博物馆。2月22日,正月十五,满族博物馆“满族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正在这里继续。

  满族博物馆的正月十五祈福活动从9点开始。不过还不到9点,院子里就已经满是来参观的人了,以孩子居多。

  为了让大家对满族文化能有更多的了解和兴趣,满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安排了很多节目,其中以“学满族礼仪”“穿满族服装”“祈福”最受大家欢迎。

  这次向大家展示“祈福”活动的,是生活在吉林地区的有着久远历史的满族大家族——石氏家族的两位大萨满进行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向大家展示这有悠远传统的古老仪式,也将美好祝福带给人们。

  第一实验小学一年级的荆建树是个可爱的小小子。他妈妈孙女士说,荆建树很喜欢历史,在《江城晚报》上看到满族博物馆要过满族大年的消息,荆建树就表示一定要来看看。除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的礼仪、服饰、说部,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品也吸引了荆建树的目光,看得格外认真。

  来参观的人群中,还有不少是满族人呢。丰满一实验小学三年级的闫潇予和船营一小五年级的张迪都是满族孩子。闫潇予的妈妈赫女士说,自己虽然是满族人,但是对满族的一些习俗和传统也了解得不多,时常觉得遗憾,遇到满族博物馆搞活动这么好的机会,带女儿来了解一下,希望女儿知道祖先是什么样的。

  满族博物馆的杨超介绍说,博物馆在设计活动方案的时候,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参与性和普及性。“满族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还有二月初二的手撕纸、剪纸和赐福肉的活动,活动地点不变,欢迎大家参与,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

  满族博物馆馆长张寒冰介绍,2016年,满族博物馆还将举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满族萨满精品文化展、满族文物展等,还请市民继续关注,也可以关注《江城晚报》微信公众号(jljcwb)。(江城晚报记者/闫镝)

   朝鲜族群众艺术馆:赛掷柶拼好运

  参赛队员们比赛的同时,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2月22日,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里笑声此起彼伏,这里正举行别开生面的“朝鲜族正月十五掷柶戏”大赛。此次活动是由吉林市政府主办,吉林市文广新局承办,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协办,旨在丰富和活跃江城广大市民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

  据了解,掷柶戏大赛共有64支队伍参加,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进行竞技,并为获奖队伍颁发证书及奖金。

  据朝鲜族群众艺术馆阿里郎合唱团的负责人权点顺介绍,掷柶戏大赛是朝鲜族的一项特色传统文化活动,这项活动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与以往相比,今年活动的参与群体年轻化了,活动规模也从过去的几十人参加发展到目前的几百人。

  在比赛现场,一位参与活动的选手告诉记者,掷柶戏没什么难度,但趣味性很强,通过游戏能看看今年谁的运气更好,大家都想交到更多的好运,所以每年都很期待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玩游戏,不仅能增进老朋友之间的感情,还可以结交一些新朋友,非常有收获。

  掷柶戏是朝鲜族同胞欢庆元宵佳节的重要民俗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朝鲜族群众视元宵节为一年劳作的开始,做这个游戏是为了预测一年的收成。

  掷柶戏融文化、体育、游戏于一体,由甲乙双方轮流向棋盘投掷4根约20厘米长、涂成红白两色的刻有标记的短木棒——尤茨,决定行走步数,然后通过路径的选择,以最短时间到达目的地的一方获胜。如今,掷柶戏已被列入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城晚报记者/秦铭鸽/文  马若凡/图 编辑/王晓杰)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