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青山碧水蓝天常在---延吉市“十二五”环保工作综述
“十二五”期间,对于延吉市来说是一个大丰收时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动双赢,“县域发展综合实力一等奖”、“全国百强县”、“中国十大生态强县(市)”、“中国生态魅力县(市)”、“2015中国绿色竞争力十强县”等38项“国字号”荣誉相继揽入囊中,在挺进县域经济全国百强中游的征程中,区域发展特色不断鲜明,生态环境治理更是为城市发展添上了极为亮丽的一笔。
作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打造“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延边州连续四年荣膺中国空气质量最优城市行列,作为延边州的国控监测点,延吉市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延吉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下,按照“保环境、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思路,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加大环境监管,严格环境准入,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在全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并在当下全国频现雾霾天气的情形下,空气质量逐年改善,蓝天白云清新如画,建设魅力延吉环保一直走在前。纵览延吉市“十二五”期间的环保工作,可以说成绩喜人,工作感人,前景更加鼓舞人。
一、立足长远,综合施策,空气质量逐年创新高
为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延吉市成立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工作。同时,结合本市实际,相继出台《延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延吉市青山碧水蓝天工程实施方案》、《延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燃煤锅炉管理的通告》、《延吉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措施,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由于延吉市特殊的盆地形自然地理条件和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气污染一直是困扰着延吉市环境质量的一个根本问题。延吉市集中供热工程是为解决冬季大气污染和居民采暖问题而建设的重大民心工程。总投资7.4亿元的大型民心工程——集中供热工程于2005年投入使用,由于集中供热工程的区域局限性,对于市郊和供热管网未延伸区域的煤烟污染问题显得“无能为力”,为此,相继建设铁南、荣祥、延边大学、荣德、佳能等多个集中供热项目以及2010年开始投入使用了热电厂工程,逐步取缔河南区域分散供热锅炉。
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进程, 2011年,延吉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建成区内的洗浴、宾馆、医院等部分行业部分锅炉(炉灶)发出通告,禁止使用原(散)煤和型煤,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燃用原(散)煤的锅炉(炉灶)到2011年底前停止使用原(散)煤,采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其他清洁能源;燃用型煤的锅炉从2012年起2年内逐步采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其他清洁能源。“十二五”期间,联合住建局等相关部门淘汰、并网、改造燃煤小锅炉共343台,目前,延吉市正运行的大、中、小型锅炉总台数,从2005年的950多台减少至2015年的283台,全市集中供热总面积现达3303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环境空气质量。近年来,延吉市空气质量API指数好于二级以上天数,从2005年的250天增加到2015年的354天,从2010年开始连续6年稳定达到330天以上。
二、源头控制,加大监管,还城市绿水长流
为确保全市饮用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2012年完成了延河水库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2013年完成了对五道水库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城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并相继出台了《关于五道水库水源地上游区域禁止使用有磷洗衣粉实施方案》等9项规章制度。严把审批关,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新建、改建、扩建一切与水源保护无关的项目,同时,环境监察大队和环境监测站持续开展对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监察与监测工作,确保了全市的饮水安全。
投资12826万元,建设5万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投资18441万元,建设10万吨/日的延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预计2016年投入运行;投资15600万元,建设5万吨/日的朝阳川污水处理工程项目,配套修建26.07公里污水管网,现在正在通水试运行;投资38337万元,建设1200吨/日的延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年发电1.39亿度,年上网电量1.115亿度。同时,完成了啤酒厂等6家重点排污企业的搬迁入园。
为了改善布尔哈通河流域水质状况,确保重点断面水质达标,市政府制定了《延吉市2014年布尔哈通河流域污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由环保局牵头,各镇、住建、水利、畜牧、规划、爱卫办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布尔哈通河流域污染集中整治专项领导小组,对布尔哈通河流域内约65公里左右河段的42个排污口,持续开展布尔哈通河流域及延吉河流域超标排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排污企业处罚一家、停产二家、限期治理四家,确保布尔哈通河的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十二五”期间,布尔哈通河延吉下(溪洞)断面水质均符合国家Ⅳ类标准,五道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
三、抢抓机遇,狠抓落实,项目建设有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紧紧抓住我省推动第三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有利时机,成功为我市45个行政村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2501万元,已新增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防护围栏2040米、警示牌17个;新增垃圾箱2024个、垃圾收集车88辆、垃圾运输车45辆、铲车45辆;新增垃圾分类站45座,建设了12座总面积为8900平方米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使我市农村重点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卫生合格率达到90%;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理,定点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达到80%,全市受益农民达到10万人以上。
为加快推进重点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防治和治理工作,完成了国电龙华延吉热电有限公司低氮燃烧改造+SCR项目等8项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每年可削减氮氧化物3223吨、二氧化硫870吨、粉尘920吨。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完成了啤酒厂等6家重点排污企业的搬迁入园;完成了大京纺织厂等12家工业企业自用燃煤锅炉的取缔;对污染严重的延边龙祥供热有限公司等七十多家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现已达标排放。
为有效应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2011年我局成立了机动车尾气管理办公室,对我市延边龙盛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等三家机动车检测机构派出人员进行监督机动车排气检测。每周至少进行两次突击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比对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截止目前,发放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108244枚,其中绿标98039枚,黄标10205枚。
在审批工作中,结合现场实际,严格依法、科学审批,同时加强过程监管,推进公众参与,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方便群众,尽可能地缩短审批时限,环评报告书审批由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报告表审批由3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登记表审批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通过开展绿色通道、直通车服务,代办服务工作,预约服务工作,上门服务工作,咨询及宣传服务,等措施尽可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5年来受理审批的建设项目共4219个,在审批受理当中因选址不当否定的项目累计达125件。
四、强化措施,多措并举,环境监管有新成果
作为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保局始终以污染减排为中心,以环保专项行动为载体,强化环境监管,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通过集中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实施“条块管理、网格划分、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模式,对市区域内各类环境污染企业的数量、分布、监管任务、监管力量等情况,按行政区域按镇(街道)划分成8个网格状单元,各镇、街道联合监管辖区内排污单位,并做到无缝对接,不留死角。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加油站、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尾矿库、医疗废物、畜禽养殖、重金属等行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布尔哈通河等重点流域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通过排查发现问题,采取限期治理、限期整改、取缔关闭、挂牌督办、行政处罚等,累计处理环境违法案件20余起,有效地打击不法排污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狠抓百姓热线平台。环保12369热线受理群众信访3500余次,处理率达100%,结案率达98%左右。
随着我市城区的不断扩大,于1996年确定的延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已不再适应我市环境管理相关要求。2013年,我局通过认真调查,科学谋划,重新起草并上报《延吉市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获得了省环保厅批复,经市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发布实施,为延吉市声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每年中、高考期间,我局均组织人员加强对建筑施工土地的监管力度,组织现场夜查,圆满处理建筑施工噪声等噪声违法案件,为考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延吉市于2014年被国家环保部纳入到全国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三阶段实施范围及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点以来,市环保局争取到国家和省专项资金705万元,在市环保局、延边医院、朝阳川污水处理厂各设立了自动监测点。自2014年10月20日起,PM2.5监测仪开始试运行,2015年1月1日,延吉市PM2.5监测仪正式“上岗”。广大市民可登录延吉市环保局网站或延吉新闻网,进入延吉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随时查看。系统会发布当天每小时的AQI实时数据、前一天的AQI日报和每时段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让全市人民及时了解当前的空气质量,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进入冬春季,雾霾天气随时伺机侵入。为了积极预防及应对雾霾天气,延吉市环境保护局坚持做到“三个一”,即对污染源的排放设施情况要一口清;发现冒黑烟现象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问题的要第一时间处理。一旦发生重污染现象,将立即启动雾霾天气应急预案,对废气重污染排放企业采取限产、压产措施。
五、顺时应势,引导舆论,生态理念有新提升
环境保护关系到千百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宣传教育是实现国家环境保护意志的重要方式。“十二五”期间,市环保局加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制的宣传力度,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宣传环保工作中的新进展、新经验,在内容上突出重点,在形式上力求新颖,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不断扩大公众参与面,全程努力全市环境宣传教育没有盲区。
“十二五”期间,向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各主要纵、横向媒体投稿660多篇信息共26400多篇次,送新闻口径达40多个部门;刊发、播出环保工作的新闻稿件达到国家级210多篇次、省级160多篇次、州级1100多篇次、市级730多篇次。同时,通过编辑《延吉环保》;环保局“创先争优”、“社会创新”活动简报;环保局 “蓝天行动”专项行动活动简报;《延吉生态文明建设简报》等多种信息刊物,致力于及时、全面、准确、客观的搜集相关的信息,为领导正确决策、统筹工作,为延吉的生态环保工作做出了积极向上的贡献。《延吉市环保局》是延吉市环保局的门户网站。为了开拓信息渠道,扩大信息量,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反映政府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建立了网站信息来源、编辑、发布的工作程序,在维护和创新网站的基础上,目前共更新880多条信息,为广大网民更全面地了解延吉市环保工作提供了便捷平台。
为了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调动全社会参与环保的主动性,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环保文化活动,组织了40多场社会性的环保公益宣传教育活动和50多次环保“绿色大讲堂”。狠抓“创绿”平台,全面开展生态道德宣传教育,目前,延吉市三道湾镇已荣获国家级生态镇荣誉;小营镇河龙村已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级生态镇(村)现场验收,待环保部审批;朝阳川镇勤劳村等4个村、三道湾镇中心村等9个村已获州级生态村命名。延吉市现有的“绿色社区”数达到省级7个、州级6个、市级12个,走在全州第一、全省一流的行列;现有的“绿色学校”共有29所,其中,国际级3所、国家级1所、省级12所、州级3所、市级10所,居全省首位;现有一个省级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已申报国家级待验收。
“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工作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作为我市治理环境战略的切入点,加强产业结构大调整,加强污染防治大治理,加强环境能力建设大投入,加强环境执法铁手腕,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打好节能减排治污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五年是科学发展大转变的五年、污染治理大突破的五年、环境管理大创新的五年、环境质量大跨越的五年,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为了天蓝水碧山青地绿,为了延吉的发展和繁荣,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环保战士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再创出不平凡的功绩!
(责任编辑: 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