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2017年因“气十条”将减少慢性死亡约11.06万人
中国环境规划院、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专家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全国因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气十条”)而减少的慢性死亡人数平均约为11.0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0.15‰,各省损失寿命年限均有所下降,即寿命有延长趋势。
“‘气十条’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为正效应。”这项发表在《中国环境管理》的研究成果认为,在2013-2017年期间,计划的实施将拉动我国GDP增长约20403.01亿元,增加就业岗位约291.13万个。
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国务院在2013年9月印发了“气十条”。“气十条”计划用5年时间,即到2017年,实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董战峰介绍,上述研究通过投资需求核算方法、健康效应评估方法、社会经济影响评估方法,测算了实施该行动计划所需投入资金,并定量评估了可能给中国带来的社会、经济、健康等影响。
研究将评估对象分为四部分:能源结构优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防治以及面源污染治理。其中,能源结构优化包括燃煤锅炉淘汰与燃煤锅炉整治;移动源污染防治包括推行新能源汽车、黄标车淘汰、油品升级;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考虑火电、钢铁、水泥及石油四大重污染行业的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升级;面源污染治理主要是指城市扬尘综合整治。所有投资核算分为一次性投资核算与运行成本核算。
健康效应影响评估方法主要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综合参考了PM10与人群健康效益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PM10暴露-反应关系来评估人群健康效益与PM10之间的关系,并对“气十条”实施后的健康效应进行定量评估。
结果表明,“气十条”直接投资共计需要资金约1.84万亿元,其中优化能源结构、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的投资需求分别为2844亿元、14067.66亿元、915.44亿元和615.72亿元,其所占比重分别为:15.42%、76.28%、4.96%和3.34%。
董战峰介绍,从投资核算结果可以看出,移动源治理投资需求最大,主要由于在未来一段时期大量推广的新能源汽车,而这部分投资中政府补贴在淘汰黄标车的措施中扮演重要角色,新能源汽车推广则主要依靠政府使用相关政策工具激励措施刺激消费者购买。要完成油品升级所需要的一次性投资预计近5000亿,这主要包括新设备技术的引入和建筑费用。
研究结果表明,到2017年,全国因实施“气十条”而减少的慢性死亡人数平均为11.0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0.15‰。其中,河北省因实施“气十条”减少的死亡人数最多。呼吸系统有关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因而下降,其中急性支气管炎尤为突出,到2017年全国由于“气十条”的实施减少的急性支气管炎患病人数为210.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28%。
损失寿命的分析结果显示,“气十条”实施后,全国各省损失寿命年限均下降,即寿命有延长趋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袁增伟介绍,综合看来,男性寿命延长年限在0.24-1.48年之间,女性则为0.34-3.48年。总体寿命延长最显著的将是京津冀地区,明显高于其他省市,特别是北京市,各项寿命延长年数均位居第一,这样的结果与北京市PM10浓度基数高与其相较其他地区更严格的减排要求有关。年龄≤65岁人寿命变化量较老年人(年龄>65岁)更为突出,其寿命增加范围分别是0.37-3.77年与0.2-1.19年。
测算结果表明,“气十条”实施的总效应为正,将拉动我国GDP约增长20403.01亿元(五年合计,下同),约增加就业岗位291.13万个。其中大气治理投资拉动GDP增长28165.58亿元,增加就业岗位380.31万个,但淘汰落后产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造成GDP减少7762.57亿元,减少就业岗位89.18万个。
董战峰介绍,“气十条”的投资影响较大的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与专用设备、金属制品业、建筑业、化学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其投资比重分别为:50.21%、25.99%、13.03%、4.53%、3.34%、1.75%、1.15%。
专家建议,加大交通污染源治理等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气十条”的顺利实施。理清不同投资主体责任并推进构建形成稳定的投融资渠道和机制。拓宽和完善大气行动计划实施的投融资渠道,包括稳妥推进环境领域资产证券化,增强相关资本的流动性,增强环保产业的资本吸引力,以及成立各类大气污染防治基金,运用基金运作方式促进增加社会资金投入。
“气十条”实施后,北京市各项寿命延长年数均位居第一。
(责任编辑: 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