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民本情怀——我省创新引领社会大保障格局记事
(《吉林日报》2014年12月29日 一版 )
(记者王丹) 改革任务有序推进,民生实事有效落实,管理创新不断加大……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创新思维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开展省、市、县三个层次和十个专题的创新研讨,捋清民生工作脉络,形成了新理念架构下的社会大保障格局。
全省新增城镇就业5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8%;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2%;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人数2.18万人,就业1.73万人,总体登记就业率达93.54%;办理省内异地就医审批业务1.8万人次,发生总医疗费用2.05亿元,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1.26万人……一项项改革成果,犹如春花竞放;一件件利民实事,似甘露滋润着百姓的心田。
扫清障碍:就业有路、创业有策
大学毕业后的王明蕊,在经历了就业之初的焦虑后,终于进入了一家合资企业工作,目前月薪4000多元,企业还给交了四险一金。他心里明白,是好政策让他实现了就业。
建立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对实名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有求职意愿的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就是这样一条平实的就业新政,为王明蕊找到了安心的就业路。而这,只是我省推出的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中的一环。
广开渠道,增加全省大学生就业岗位,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困难家庭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
从梦想着能够拥有自己的“休闲岛”,到创立感统训练馆失败,应聘合资企业当技术工程师,再到如今产值超过千万元、拥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拳头产品的企业,短短几年,长春市东卓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宇成功完成了事业上的三级跳。
“如果刚毕业时,我就能享受到现在这样的创业优惠政策,我的事业一定比现在还要大。”周宇羡慕地说。
2014年,长春、吉林组织开展小额担保贷款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试点工作,解决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难问题。对纳入试点范围内符合有关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所申请的小额担保贷款,各级经办机构在办理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程序手续,降低门槛。
一系列的新思路、新做法环环相扣,为大学生扫清了各种障碍、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
试点引导:技能过硬、薪金保障
农村公共就业基础建设落后、城乡均等化就业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一直是制约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脱贫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促进转移就业,建立健全新形势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我省开展了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
50岁的于长生,一个人带着上初中的儿子艰难度日。自从参加了县里的免费技能培训,他的生活得到了彻底改善。“参加完免费技能培训,我端上了‘技工饭碗’。”于长生自豪地说。现在,他在一家企业从事雕刻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单位还给他交了五险一金,生活有了保障。
为行政村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就业工作机构,建立相应的劳动保障所和人力资源市场,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作为我省的一项创新工程,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创造了有效途径。
多层次、多渠道保障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实现充分就业,让外出务工的农民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的付出能够及时获得劳动报酬,这是近年来我省人社部门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省监察总队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实心实意地为我们着想。”至今想起当初讨要工钱的事,东丰县农民工张志刚仍然热泪盈眶。张志刚去年年底遇到了烦心事,老板欠他3个月共7000多元工钱迟迟不给,实在没办法了,张志刚找到了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3天后省监察总队就通知张志刚去拿工钱。
面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人社部门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排查、早应对,创建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行”的新模式。从源头上将工程款和工资款相分离,由政府直管变监管,成立农民工管理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运行,这一模式分别在长春、吉林、四平、延吉进行试点,取得良好效果。截至11月末,因拖欠农民工工资立案1785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8.8%。
养老保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新政策太好了,我和老伴儿都要参保,终于能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了。”德惠农民华双庆听说省里出台了养老保险新政后,迫不及待地来到长春市社保局咨询。
过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项制度,覆盖范围和对象不同,待遇水平存在差异。
2014年,我省制定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吉林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暂行)》等3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办法。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没有建立衔接制度,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时,无法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影响了劳动力和人口合理流动。新政策的出台,让蛟河市白石山镇的张建十分满意。已经交了4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他,在长春找了一份工作,单位给交保险,他正在为交哪个保险犯愁,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我省出台的统筹城乡养老保险改革3项配套政策,在国家政策框架内,进行了政策本地化,实现了理念和制度创新。”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养老保险的差异化,将新农保、城居保整合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是简单地将两项制度“板块式”地合并起来,而是制度从内涵到外延的深度融合。
医疗保障:病有所医、医有所保
肺癌晚期及并发症让78岁的孙淑珍老人备受折磨。但自从来到绿园区人民医院后,医生有针对性地采取舒缓措施,不仅让老人减轻了病痛,费用也降低了。
为解决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2014年,长春推出了癌症晚期临终关怀制度,参保人员只需花费400至600元钱,就可以实现住院舒缓疗护。这项政策的推出,为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越来越受到百姓欢迎。建立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推动省内和省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目前,省、市、县三级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系统实现互通、互联,省内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时,在不改变现行医保政策、不转移医保关系、不降低待遇标准、不调整就医流程的条件下,可实现即时划卡结算,无需垫付医疗费用。
同时,为了打击欺诈骗保行为,防范和遏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我省自2012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省医疗服务网络监控工作。统一开发了集自动提示、人工甄别审核、违规自动提示提醒、违规自动拦截阻挡、违规自动审核拒付等具有多重监控的网络平台。2014年前3季度,全省累计筛查案件2100多起,拒付不合理费用3000多万元。
高端引领:人才优先、人才兴业
我省作为人才大省,人才结构不优、分布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外流,成为制约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破除陈旧的人才观念,近年来,我省提出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科学人才观,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养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富士华眼镜公司的高级验光技师盛丽娟获得了“吉林省首席技师”的荣誉称号。获奖后她高兴地说:“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这更加坚定了我从事这个行业的信心。”
全面修订完善职称评审条件,改变职称评审过分强调学历论文的倾向,进一步加大对基层一线和企业人员的倾斜力度。增设汽车工程电子电器评审专业和计算机电子工程硬件评审专业,对在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汽车工程电子电器专业,计算机电子工程硬件专业的设计、研发、应用、维护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中高级职称首次评审。一系列优惠的政策,为我省人才发展架起了一道道四通八达的美丽虹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我省重点建设项目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生事业只有目标没有终点,一项民心工程,关系千家万户。我们相信,不断完善的大保障格局,必将让我省经济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