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民族工作示范村工作成效斐然

29.07.2015  11:34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民族工作示范村工作,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河北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载体。2012年,河北启动的第二批50个民族示范村(含30个特色村镇)建设工作以来,各级民族工作部门按照“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特色民居、培育特色产业、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特色村寨发展理念,围绕“民族经济特色村、民族文化风情村、民族团结样板村”的示范村创建要求,使两项工作有机结合、共同推进,3年来,围绕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累计实施建设项目433个,多渠道筹集资金9.9亿多元,建设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硬化路面83.9万平方米,打井226眼,改造自来水管网19.7万米,建设新民居47.9万平方米、村民中心2.6万平方米、文化广场11.5万平方米,村镇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宜居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二是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施富民兴村项目,“农家乐”休闲游、特色种养业蓬勃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7545元增长到2014年的8834元,增长17.1%,年均增幅640多元;

  三是民族风情日渐浓郁。加强民族特色建筑的保护、开发,发展民族特色饮食和手工艺品,一批以太阳峪、凤凰台、忠义等村为代表的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村镇成为民族工作的亮丽风景;

  四是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发展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是品牌工作特色鲜明。谋划启动的环京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示范带,以环京津一线6市(张家口、承德、唐山、廊坊、保定、沧州)21个特色村寨试点为基础,新增30个民族村试点全面推进示范带建设。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岔沟村等8个民族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5年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民族工作示范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河北省启动了新一轮60个特色村镇和16个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并在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实施管理、拓宽投入渠道、引入退出机制、加大宣传引导等方面加强服务和管理,使少数民族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