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人日子” 长春面馆生意火爆营业额涨一倍

26.02.2015  08:56

正月初七“人日子” 长春面馆生意火爆营业额涨一倍

吉和网2月25日报道 正月初七吃什么?面条!

按照老理儿,初七是“人日子”,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寓意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健康长寿。当日,长春市各大面馆生意都很火爆,营业额是平时的一倍左右。赶上中午饭口时,都没有位置。

面馆生意火爆营业额涨一倍

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位于重庆路附近的一家面馆,此时,店内已经有不少顾客。在店内门廊柱子上贴着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初七是“人日子”,相传这一天小孩要吃面条,寓意健康、平安......

二楼厨房内,各位大厨正忙得不亦乐乎,“今天初七,中午客人一定非常多,大家正在提前备料呢。”该店李经理介绍说,每年春节各单位都是初八上班,今年调整为初七,预计客源会大于往年。“去年初七,我们一共卖出2000多碗面条,营业额几乎是平时的一倍。”

中午时,餐厅里的客人如店长预期一样,客流源源不断。顶峰时,都没有位置,顾客只能坐在门口的小凳上等餐位。“这种情况,晚饭时间可能会再次上演一次。”李经理笑着说。

初七“人日”有2000年历史

吉林省民俗专家曹保明说,初七是“人日”,人日节俗出现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这个节俗是远古时期,三皇五帝时延续下来的,相传这天是人的生日,所以大家把这一天叫‘人日’。”

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7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6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7天才出现了人。

从汉朝开始出现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老人用手擀面给小孩缠腿

在北方,家家户户都会在初七这天吃面条,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按年俗过。市民唐先生家的宝宝刚刚8个月,初七一大早,奶奶和爷爷就开始和面擀面条。“我家孩子添辅食两个月,还没吃过面条,今年刚好给他尝尝。”唐先生说,孩子奶奶给不仅让孩子吃了点面条,还选了一根长的,给孩子的腿缠了几圈。

“我妈说,要拴住孩子的腿儿,寓意健康、长寿、平安。”唐先生笑着说。

吉和网记者 刘力源 摄影 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