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田专家”——记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
王贵满,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首批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贴。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50余项,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诸多殊荣集于一身,而他却从未停歇前行的脚步,情系黑土地甘做农民“贴心人”。
执着奉献黑土情
1983年,他手捧延边农学院农学系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来到了梨树县农业局农业科任技术员。初出茅庐,他大胆试验了水稻旱床育苗法,经过试验成功后在全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与应用。
1986年,省科委实施的“丰收计划”项目全面启动,王贵满和课题组的同志通过各种技术培训方式,把实用有效的技术送到农户家中。推广面积2.1万公顷,为农民增收752万元,获得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
三十余年兢兢业业,王贵满从技术员到副站长再到总站站长,变化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他对执着奉献黑土地的那份情。
创新机制促发展
梨树县是农业大县,王贵满清醒的认识到,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必须大力应用农业新技术,搭建农技推广平台乃当务之急。因此,他率先提出并构建“示范基地网络-村级服务站点-科技示范户”三位一体农技推广运行机制,“21231”工程,在全县建立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建立10个专业性试验示范基地,建立20个乡级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立300个覆盖全县的村级示范推广基地,建立1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形成功能各有侧重、层次鲜明的国家、县、乡、村四级试验示范基地网络,使先进技术得到集成应用,真正地把先进技术运用到生产田中,实现了梨树县粮食总产的新突破。
在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发面,王贵满多次召开农技系统协调会,开办了《农技直通车》农业科普电视栏目,引导农民靠科技创效益;开设了中国移动农技短信平台,及时快捷地向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技术信息;组建开通了梨树农技推广网站,推进农业技术推广进入数字信息阶段,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技术服务。
合作推广破难题
梨树县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十年九春旱”已成常见景。不仅如此,由于铧式犁的长期使用,频繁翻耕土壤以及施肥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土壤偏离了自然状态,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成为制约当地粮食生产的症结所在。
王贵满早在2003年就组织梨树农民开始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宽窄行栽培、秸秆全覆盖、垄侧栽培为主要内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体系。2010年3月,王贵满牵头承办了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的“北方玉米带秸秆覆盖免耕技术攻关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揭牌仪式”,来自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5家科研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4家农机开发单位的管理技术人员共70余人参加。2014年12月在王贵满和中科院专家张旭东等共同倡议下,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机构共14个理事单位参加的“黑土区免耕农作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成立,开展联合攻关。
内外兼修塑团队
自2000年以来,王贵满带领他的同事们一直与各科研院所保持合作,引进农业新技术,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来梨树指导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与梨树建立合作关系,先后有20多位教授、农业顶尖人才深入梨树开展科研。
在他的努力下,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与梨树县政府在梨树镇泉眼沟村共建具有东北特色、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和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同时在重点乡镇建立了3个工作站。目前,常年在梨树工作的知名专家学者有10人,在梨树实施的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行业专项等国级重点科研攻关课题有16项,每年有近2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在梨树完成。
55岁的王贵满,用三十余年的不辞辛苦,让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他的足迹,三十余年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他对这片黑土地的热爱,是名符其实黑土地上的“田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