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

24.03.2015  14:40
 

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春映梅城。

走进美丽的梅河口,宽阔整洁的道路,舒适漂亮的居民小区,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学习风尚浓郁袭人……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首首流动的诗、一幅幅凝固的画,一股股和谐文明新风迎面拂来。

城市的全面均衡发展,是文明的基础。没有城市的发展,现代文明更是无从谈起。“抓精神文明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城市建设。”梅河口领导班子一直有这样的共识。

在这个共识上,几任班子连续实施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先后完成了工业新城总体规划、南山生态城总体规划、现代物流港概念性规划。投资11亿元实施老城改造工程,实施了258万平方米“暖房子”改造工程;致力公共事业,开发就业岗位,提高社保、医保和社会救助水平,着力改善就医、就学环境;深入开展依法治市活动,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软环境整治工作力度,企业和群众对软环境满意度大幅提升;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着眼创建文明城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倡行知恩感恩,全力打造“感恩城市”。从2012年始,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争做感恩好公仆”、“创建感恩社区”、“争做感恩好公民”、“创感恩型和谐企业”、“争做优秀纳税人”和“向一线职工感恩”等活动方兴未艾;针对环卫工人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挂牌成立了200多家暖心驿站,全力打造“暖心城市”;实施“文明城、卫生城、生态城、园林城”、“四城联创”,拓展创建内容。

坚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穿到创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创建惠民、创建利民,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满足市民生活需求的惠民工程。

以“五有一创”为依托,建设“幸福社区”,投资5720万元,新建11个、改扩建5个社区活动场所。成立创业就业基地、残疾人之家、暖心超市、心理减压室等特色服务室;以“五新四有”为支撑,建设“美丽乡村”,即有文化活动场所、有文化人才队伍、有新型农民典型、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发展新文化、推动新转移、重塑新民风。全市303个村级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以“三亮三比三评”为抓手,建设“文明行业”。目前,全市已有74个窗口行业单位达到了创建目标。

为打造城市软实力,梅河口坚持承袭历史,弘扬文化,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互动发展,从而树立了“平安、诚信、和谐”梅河口良好形象,“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已成为每一个梅河口人的自觉行动。日前,在第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梅河口市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记者 江培山 通讯员 李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