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科技之花绽放甘宁
中国杨凌,承载着千百万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人的希望和梦想,秉承区校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不仅在三秦大地上收获着喜悦和欢乐,科技之花在甘肃、宁夏更是绽放着夺目的光焰。
近日记者深入甘肃、宁夏地区,近距离探究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成果及杨凌农高会产生的积极效应,记者真切感受着“杨凌农科”品牌在甘宁地区展示出的巨大魅力。
牛产业,牛技术,带“牛”一方百姓
2013年以前,甘肃省灵台县当地农民主要以散养的方式养殖“平凉红牛”,由于养殖观念、技术以及品种等因素的制约,收入并不乐观。灵台县委、县政府通过杨凌农高会引进杨凌秦宝牧业公司,在该县百里乡建起了一座现代肉牛产业园,以当地“平凉红牛”为母体,引进纯种日本“和牛”及安格斯牛作为父本,繁育优质秦宝肉牛、育肥肉牛。
当地采取银行贴息贷款和政府担保的方式,使农户顺利地与秦宝牧业签订“寄养代繁”犊牛收购协议。每头牛只需向秦宝牧业缴纳1.7万元的押金,就可从该公司领回“怀孕”母牛进行集中饲养。农户在养殖期间从冻配技术、孕检技术到饲喂方案等都由杨凌秦宝牧业公司全程负责指导。待牛犊长到4至6个月之后,再由秦宝牧业养殖基地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将犊牛回收进行育肥。
灵台县畜牧局局长姚德忠介绍说,刚开始时采取“冻精技术”大家都没见过,不愿养,后来经过一年的尝试,以前每个牛犊论个卖,现在变成了论斤卖。就连当初的牛粪每立方米15元没人愿意买到现在每立方米60至70元都有人买。麦草现在每吨450元进行回收,有力地促进了本县循环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县13个乡镇实现了全覆盖。
3年多来,灵台县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17.54万头和6.32万头,实现养牛收入1.5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2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示范引导全县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转型。目前,辐射带动户均存栏基础母牛7头的繁育大户5000户,实现良种改良3万余头。
“三种技术”+“苗木保障”惠及3.8万户果农
甘肃省庆城县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尽管苹果产业基础薄弱,但百姓致富的主导产业还是依靠苹果。
2012年,庆城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当年落成。3年来,针对苹果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政阳等提出大力推广以“间伐”为主的乔化成龄果园改形修剪技术;旱地新品种矮砧密植建园技术;果园“肥水膜”一体化综合管理三种技术;还特地将他的团队新选育的好品种“瑞阳”“瑞雪”引了进来。
庆城县赤城乡64岁的李希恒指着自家的果园告诉记者,他家的园子原来有400多棵乔化富士果树,树龄已经有20年,以前栽植的果子要色没色,要个没个。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来到他家的园子,让他间隔挖掉一些树,把密度减下来。他照着做,过去每亩40多棵,现在通过“间伐”每亩只有17棵左右,果树开始慢慢地由弱转旺,产量和质量双增。仅去年,每亩产量就由过去的5000多斤增加到7000多斤,亩产效益从以前的不足1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万元以上,如今他的高端果已经论个卖,客户基本上是上门订购。
果业要发展,苗木是关键。赵政阳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要品质有保证、成活率要高,就必须从源头上把好苗木关,从根本上解决适宜甘肃地区生长的苗木。于是在庆城县蔡家庙乡建成甘肃省最大的标准化优质苗木生产繁育基地,实现苗木的本土化。该基地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示范站提供种子和研发技术,庆城县政府和盛林林果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培育苗木。不仅为当地在苹果育苗技术方面培养了一批能手,更为该县的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截至目前,全县新增矮化果园3.5万亩,改造乔化栽植3.2万亩,总共累计栽植面积达到28.7万亩,惠及果农3.8万户。全县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从2012年的2.4亿元发展到现在的4.8亿元。
百合花开盐碱地昔日荒漠变绿洲
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北缘区域的吴忠市孙家滩农业综合开发区,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常年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光能丰富。2012年,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宁夏吴忠市孙家滩开发区管委会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示范区科技局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搭建精准扶贫平台。
3年多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们先后推广了草莓、杂果等经济作物种植,使这片荒漠变为沃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百合具有耐瘠薄、抗旱、耐寒、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简便等特点,自古为药、食、观赏三用的佳品。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食用百合量越来越大,每公斤售价达到80多元,百合干、百合花茶、百合粉、百合饮料等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初,经过杨凌的专家团队对孙家滩开发区示范基地实地考察和调研,最终在众多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中,优先推出食用百合引种试验示范种植项目。
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何瑞林介绍,基地现在的食用百合种植模式,除了采用滴灌设施以外,其他全部采用大田的种植方式,方便以后推广,避免过多采用设施栽培产生的推广障碍。他希望未来2到3年使这里成为花的海洋,能够引领当地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孙家滩农业综合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争说,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综合园区,过去在人才、技术方面是短板,2012年杨凌示范区科技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进驻后,通过改良非耕地,发展大园艺,填补了园区对外在设施农业、标准化栽培、品种引进、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空白。
这几年,孙家滩先后有1000多名当地的移民成为了基地长期的务工人员,特别是今年把吴忠市同心县的400户、2000人搬入孙家滩园区后,杨凌的农科专家继续带着干、百姓跟着学,既实现了就地务工,当地产业也得到了发展,这一做法为当地百姓脱贫作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