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机遇 攒后劲应对新东北现象的“吉林答卷”
盛夏的白山松水间,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一幅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新画卷,也在这片大地上勾勒出新的时代气息。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吉林抢机遇、拼空间、攒后劲,下大功夫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动力,全力以赴破解制约发展的结构性、机制性根本问题。新的亮点正在点燃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希望。
抢机遇:千里纵横“大巡检”
6月4日至13日,吉林省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带队,沿东、中、西三线走进37个市县和开发区,对全省72个重大项目进行集中巡检,活动行程近4000公里。
如此大规模、高密度地马不停蹄式巡检项目,吉林少有,从中能窥测到吉林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和渴望增长的急迫心情。
打开今年一季度的“成绩单”,吉林经济发展不容乐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三个主要指标的增长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利用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建设,就成了稳增长的当务之急。这次巡检的7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288亿元,一旦建成,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在积极争取到全国工商联“民企吉林行”后,早在今年1月份,吉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州提前开展“走出去”“请进来”项目对接,并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月调度”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跟踪调度。
6月25日,一大批全国工商联常委企业和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来到吉林,参加“民企吉林行”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当天就有57个代表性项目签约。截至目前,吉林共签约677项,总额4711.2亿元。此外,还有协议和意向项目600余项,总额8000亿元。
吉林省经合局局长王志厚说,从签约情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多,项目达产后将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这既是稳定当前经济增长的现实之举,也是推动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长远之策。
今年“两会”期间和此后,中央对吉林的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对加快结构调整,实施转型升级,加大对外开放开发和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寄予厚望。
结构不合理,让吉林吃尽苦头。以吉林的工业结构为例,汽车、石化、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等占比近70%。这种经济结构极易受市场和环境变化制约,2012年以来,吉林经济发展速度逐年走低。
然而,在GDP增长连续超10%的10年间,结构问题被快速发展的光鲜掩盖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全力以赴调结构,成为吉林决不能再错过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