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五项举措推进特殊教育工作
特殊教育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重视与发展特殊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朝阳区委、区政府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不断强化政府责任,构建了满足特殊儿童身心全面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创设了特殊儿童成长的优良环境。
一是强化师资培训。朝阳区把建设专业化的特教师资队伍作为特教工作基础性工程,针对医教结合促进特教发展这一主题对教师开展培训。三年来分别邀请医学、特教、科研等领域的专家,通过授课、听课、点评、咨询等形式,就医教结合的内容、途径、方法、课堂教学、个别化教育、康复训练、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指导,全员培训达到200多人次。
二是完善服务网络。建立残障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转介、教育与康复完整的服务网络,对残障儿童实施跟踪服务。成立特殊儿童入学筛查小组,对残障儿童进行筛查,建立残障儿童资料库。将唐氏、语言障碍、因生理发展迟缓导致心理发育迟缓的和因疾病导致残疾的适龄儿童录取学习。出台残障儿童入学检测和评估制度,对残障儿童实施医学检测并进行教育与医学评估,根据检测与评估结果合理安置教育形式,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残障儿童个别化教育方向。
三是提高康复质量。逐步构建适合唐氏、语言障碍、因生理发展迟缓导致心理发育迟缓的和因疾病导致残疾的适龄儿童需要的课程体系,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和残障类型的相关康复课程指南,编制相关的教材及教师指导用书,同时研究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开发残障儿童的潜能,将教育与康复有机结合,促进残障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
四是探索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普特双规”的教育模式,实施全纳教育,为残疾儿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教育方式,使特殊教育更社会,极大提高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效果。构建“医教结合”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康复奠定基础,建设适合唐氏、语言障碍、因生理发育迟缓导致心理发育迟缓和因疾病致残的适龄儿童的课程体系。尤其针对22名唐氏儿童的“医教结合”教学模式已经发挥了一定作用,这些孩子上午在班级上课,下午教师和学生“1对1”进行康复训练,每周至少一次的康复课程起到了明显效果。
五是推行“送教上门”。“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具有朝阳区户籍,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目前,学校、家庭、民政、残联、社区等部门无缝对接,形成合力,提升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质量。特殊教育学校要求对每个服务对象每学期“送教上门”不少于10次,每次3个课时,每学年不少60个课时,这一举措受到家长的高度评价。
作者:李春影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