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下带兵人
昆仑山下带兵人
——新疆公安边防部队叶城县机动中队队长王雪涛的情怀
女儿,爸爸多想陪在你身边,看你哭、看你笑,看着你一天天长大。但是,爸爸做不到,只能把你的照片放在身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看你胖嘟嘟的小脸。想你,我的小公主!
——摘自王雪涛写给女儿的信
见到一等功获得者、全国优秀带兵骨干王雪涛时,他正在喀喇昆仑山腹地某处带领战士们拉练。干练、朴实,这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部队,就是要时刻准备打仗;军人,就是要永远保持冲锋姿态。”被高原强烈紫外线晒得黝黑的王雪涛,声音虽然嘶哑,但眼神里透着坚毅。
地处南疆的叶城县边防大队机动中队承担着维护稳定、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作为基层一线带兵人,王雪涛深知“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机动部队训练不过硬就是打败仗,就是对战士们不负责!”训练场上他从不放松要求,不打任何折扣,战士们私下都叫他“黑脸队长”。但在生活中,王雪涛把战士们当成弟弟一样对待,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老大哥”。
“战士们远离家乡来到边疆,作为一线带兵人,把他们当弟弟,给他们当兄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带兵的追求。”这是王雪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5年4月的一天,机动中队接到命令,上级要求他们到辖区某区域执行任务。当时,王雪涛休假报告已获批准,刚刚怀孕的妻子正在等待他回去团聚。按道理,他完全可以不用参加此次行动。但是王雪涛深知:这次任务特殊,风险性高,而他又对该区域比较熟悉,作为队长,必须要对战士们负责,把他们一个不少地带回来!在他的带领下,部队翻雪山、越达坂、蹚冰河,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连续机动,圆满完成了任务。
真知兵才能深爱兵。战士生病了,他嘘寒问暖,送衣喂药;夜间查铺时,他将蹬在地上的被子拾起来为战士盖好;战士家里有困难了,他总会出手相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小吕父母双亡,从小由外公带大,家境十分困难。王雪涛便有意主动培养和鼓励他,同时积极为他争取困难补助,小吕从一个自卑、内向的战士逐渐成了军事骨干。
作为带兵人,王雪涛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不光要为战士们在部队的成长负责,更要为他们今后的前途负责。为此,每年新兵下连,他都根据战士的文化基础和特长,因人而异制定学习成才档案,帮他们绘制成才“路线图”,让每人都能够发挥所长。在他的倡导下,机动中队每年都要举办厨师、种养殖、电脑等培训班,组织函授学习。几年来,先后有20多名战士取得技术等级证书和大中专学历,有100多名退伍老兵凭借一技之长,在地方找到用武之地,成了家乡致富能手,有的还当上了老板。直到现在,他们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2007年,王雪涛与妻子王婷相识。由于长期两地分居,两人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有时候王雪涛休假回家,妻子要上班,等妻子休息时候,王雪涛又踏上了归队的旅途。2014年,王婷主动申请到喀什工作。她对王雪涛说:“你无法向我走来,我便向你走去。”
在日记中王婷写道:为爱受苦,即使有眼泪,那是爱的最好印证;即使等待漫长,那是爱的不眠信念;即使思念无期,那是爱的执着无悔。
“亏欠家人的太多,但是既然选择了这身军装,就要坚持下去。现在,妻子和女儿都在乌鲁木齐,我不能天天陪伴她们,只能通过电话、书信,寄去我对她们的思念。能为祖国守护神圣的边境,妻子和女儿也会为我骄傲的。”王雪涛说。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