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闻•新故事:一张“身份证” 踢开市场门
记者在当雄县公塘乡拉根村采访村党支部书记索朗次仁(中)。记者 格桑伦珠 米玛 王晓莉 摄
《西藏日报》老新闻。
1961年的当雄县拉根多乡,是地地道道的畜牧乡。1988年,该乡并入公塘乡。近日,记者来到公塘乡一个纯牧业村——拉根村,实地探访这里的牧业品牌发展之路。
远处,一群群马儿徜徉在生机盎然的草地上,牧民悠闲地扬鞭放牧;近处,一幢幢白色的藏式二层小楼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走进拉根村二组多吉次仁的家,门外草场片片,院内草地悠悠,一股清泉潺潺穿院而过,1只牛犊“闲庭漫步”,3只小羊羔争相“咩咩”地叫唤……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拉根村这片草场上,每年5月,草儿就开始抖动“身体”往上长,逐渐形成22万多亩的丰美草场。
拉根村党支书索朗次仁介绍说:“拉根村甚至整个当雄县的牦牛,肉品质好、风味独特、色泽鲜红、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牦牛肉的氨基酸、矿物质等元素也十分丰富,重要微量元素钙、锌的含量也很高,而且牛乳品质好,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草儿牛儿虽好,但由于牧民群众存在惜杀惜售的观念,拉根村6000多头肥壮牦牛,让这片草场有点吃不消。
公塘乡党委书记胡小平介绍说,近年来,公塘乡全面深入推广牦牛品种改良技术,提升牦牛抗病、抗寒能力。通过改良,牦牛的体型更大、肉质更好;此外,今年,公塘乡还积极鼓励牧民在沙化草场、河流滩涂等荒地大力实施人工种草,以此解决饲草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拉萨市大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如何立足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发展好净土健康产业,当雄人也开始积极思考。
“牧业是当雄牧民的生存之根本,为此,自201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诚信推出了有‘身份证’的牦牛肉,全力打造西藏牦牛肉中的健康品牌——‘净土牦牛肉’。”胡小平告诉记者,这一举措得到了牧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和支持。
“当雄县1.23万平方公里的天然牧场,就是当雄净土公司的‘加工厂’,54321名牧民就是净土公司的‘员工’。我们县委、县政府决定推出有‘身份证’ 的牦牛肉,这样既可以保护当雄牦牛这一金字招牌,同时对维持草畜平衡、解决草畜矛盾、增加出栏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当雄县委书记张正告诉记者。
拉根村村民索朗次仁是牦牛“身份证”的受益人之一。多吉次仁和妻子有7个孩子,饲养了15头牦牛,以前妻子负责放牧、看孩子,多吉次仁空闲时外出打零工以贴补家用。两年前,多吉次仁因一次车祸导致轻微残疾,家庭一度陷入贫困。
“以前每年年底,多吉次仁都会租个车,拉上一头牦牛到拉萨售卖。一头牦牛卖的钱,支付完租车费、油费和住宿费,已经所剩无几了。”索朗次仁介绍说。
去年年底,多吉次仁将家里的两头牦牛拉到村委会,变卖了钱。“以前自己出去卖牦牛肉,最后到自己手里也就只有四五百元。去年年底,县净土公司向我们老百姓 收购牦牛肉时,高出了市场价5元左右,不仅帮助我们节约了成本,拿到手里的钱也多了。”多吉次仁激动地说,下一步,他要养好牦牛,目标是今年出栏三至四 头,增加收入。
目前,当雄县委、县政府正积极探索金字招牌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以净土公司为依托,建立起网络直销平台。同时,该净土公司作为全国总代理,即将开拓国内大型连锁超市的上架销售……
这一好消息,迅速传遍了当雄县的每一个村落、牧场,传到了每一户牧民群众的耳朵里。
牧民们开始窃窃私语:一张牦牛的“身份证”,竟然可以赚到这么多钱,还能让当雄的牦牛肉卖到大城市,实在感谢党的好政策啊!(王晓莉 米玛 杨子彦 格桑伦珠)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