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野生动植物的“黑手”
经过近5个月的奋战,海口海关日前破获一起案值达8.06亿元的特大蟒蛇皮走私案,成功捣毁了一个盘踞中越、中缅边境闯关走私蟒蛇皮的犯罪团伙。
此前,各地海关先后破获了多起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案件,其中乌鲁木齐海关侦办的特大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件,涉案总额达1.78亿元;南京海关首次携手德国海关,查获具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龟甲牡丹等濒危植物1500多株。
近年来,海关总署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继续巩固、深化“守卫者”专项行动,开展打击象牙等濒危动植物走私攻坚战,用实际行动向野生动植物犯罪宣战。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海关部署“国门利剑”专项行动,侦办走私野生动植物犯罪案件65起,查获一大批走私濒危物种及其制品。
尽管当前我国象牙走私案件呈下降态势,但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步提高,各类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以其绚丽的外形和稀少的数量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国内售价一路攀升。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活体野生动植物、文玩收藏类濒危动植物制品等走私活跃,濒危木材走私案件有所上升且案值较大,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犯罪行为频发。
专家表示,每个物种都是丰富的基因宝库,一旦濒危动植物灭绝了,带来的损失将无法挽回。有数据显示,地球上野生动物物种正在以每小时1种的速度消失。在目前已知的4650种哺乳动物中,每4种中就有一种被列为“高危”物种濒临灭绝,20%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和30%的鱼类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尽管如此,全球范围内的走私野生动植物贸易行为并未就此收敛。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野生动植物走私犯罪的年贸易额约为200亿美元。与此同时,野生动植物走私犯罪日趋隐蔽,犯罪手段不断变化,不法分子反侦察能力增强,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交易提高了便捷性,使得打击走私难度有所增加。
针对上述新变化,海关携手口岸有关部门,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管,严密封堵野生动植物走私,另一方面重拳出击,从源头切断伸向野生动植物的走私“黑手”。
海关总署缉私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加强对出入境旅客携带物品、邮递快件的查验,全国海关结合运用新型立体X光机检查设备,强化对进出境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的监管力度,重点对来自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木、矿石等高风险商品,开展有针对性的布控查验。“运用大型H986等非侵入式查验设备、濒危野生物种搜查犬等技术手段开展查缉,压缩伪报、瞒报、夹带、偷运等走私空间,取得较好成效。”该负责人说。
在重拳打击境内野生动植物走私犯罪活动的同时,中国海关越来越重视国际执法合作,协同开展履约执法。
2015年10月以来,中国海关积极调配资源,为东南亚、东南非多个国家举办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海关履约培训。中国海关与比利时海关签署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合作备忘录,北京首都机场海关与布鲁塞尔机场海关建立控制下交付快速反应机制。
为搭建中非联手打击走私桥梁,中国海关总署两次邀请非洲卢萨卡执法特遣队(LATF)来华研讨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启动中国海关与LATF长效合作机制。今年6月份,中国海关与肯尼亚海关初步达成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合作协议。
2014年1月6日,海关总署、国家林业局联合销毁6.15吨象牙及制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公开销毁非法象牙及制品,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显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和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立场和决心,震慑非法盗猎、走私、交易野生动物的犯罪分子,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局面。此外,海关还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实施了“天网行动”“守卫者行动”“眼镜蛇”等多个专项行动,对濒危物种走私保持高压态势。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继续加强国际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跨区域、跨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对源头贸易、中转集散地、消费等走私产业链的打击力度,构筑起牢固的野生动植物走私犯罪防治网络体系。(记者 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