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贴心贴福贴年画

02.03.2015  11:19

年是中华民族幸福而盛大的节日,随着农历年的迫近,年味逐渐浓了起来。这时,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各家各户要贴春联、剪窗花、买烟花、换日历牌,家家还都要购买年画,等三十那天贴在墙上最主要的位置。一张张新年画,是家家户户必添的节日礼品,年画一年一换,旧貌换新颜,是“辞旧迎新”的最好诠释。

 

 

  一

 

  年是中华民族幸福而盛大的节日,随着农历年的迫近,年味逐渐浓了起来。这时,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各家各户要贴春联、剪窗花、买烟花、换日历牌,家家还都要购买年画,等三十那天贴在墙上最主要的位置。一张张新年画,是家家户户必添的节日礼品,年画一年一换,旧貌换新颜,是“辞旧迎新”的最好诠释。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其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据说年画与春联都起源于中国传统的“门神”文化神荼、郁垒的名字发展而来。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荼、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汉代民间门户上就贴有“神荼、郁垒”的画像。魏晋之际,人们在除夕做桃木人以当神荼、郁垒二神,或者干脆以两块桃木立于门侧,意在压邪驱魔。彼时的门神画,满是农耕社会对自然的崇拜和神祇的信仰。直到城市高度发展的宋朝,雕版印制的优美而受看的木刻年画便悄然出现了,此时,这一民间艺术也完成了由“”到“”的转变。民国初俄国人曾在甘肃发现过两幅宋朝的年画:一幅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俗称《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都是高客长袖的宫装;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满是威严姿态。年画有了“”,便有了地气和烟火气,在民间渐被认同,蔚为习俗,需求日大,便有了“”的可能,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就出现了。

 

  二

 

  年画有好多种,门神、财神、福禄寿神、仕女、牡丹、婴儿对浴图;还有天官赐福、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招财进宝、喜得贵子、鲤鱼跳龙门、金玉满堂……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后来由于印刷业的发展,出现了彩色年画,更是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千百年来,年画以其通俗易懂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象、艳丽明快的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成为家家户户迎接新年必备的艺术品。

 

  据资料讲,一千多年来,民间艺人积年累代,父传子承,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韵味的木版年画,并逐步形成了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四大年画产地。此外,陕西凤翔、河南开封朱仙镇、河北武强、云南大理、湖南邵阳滩头、广东佛山等地也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年画产地,年画成了每逢新年必定登场的年俗主角之一。

 

  年画创作手法多样,最多为绘画和木版两种。绘画以工笔为主,用色有淡彩和重彩,画面精细、明快。民国后期是我国年画创作的一个高峰,这时年画的题材大多是名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深受百姓喜爱。

 

  三

 

  老月份牌广告年画的出现,丰富了我国传统年画的内容。老月份牌发源于20世纪初期的十里洋场上海滩,最初是外资商人为了推销产品,将广告与年画合而为一的商业性绘画。一批由上海土山湾画馆培养出的画师,相继成为月份牌画的中坚力量,其中代表画家有胡伯翔、周柏生、周慕桥等,取得月份牌画半壁江山的人物是杭樨英。老月份牌广告画记录着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对我国近代史、绘画史、商业史及烟草业、服饰业、影视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这时期出现了很多专门画年画的老画家,如丁云先、蝉声、李少章、李慕白等,他们多在大上海,组成了集体创作群体,他们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霸王别姬》《红楼韵事》《花木兰》《三姐下凡》等。

 

  后来,许多名画家、漫画家都参与了年画的创作,如古元、李可染、石鲁、叶浅予、张乐平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大师级画家也纷纷加入,如刘旦宅、贺友直、刘继卣、张树德等,给千家万户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成为一代人永恒的记忆。《红楼梦》《西厢记》《武松打虎》《火焰山》《桃花扇》《牛郎织女》《猪八戒背媳妇》《白蛇传》《劈山救母》《孟姜女》等都是价值无限的艺术瑰宝。

 

  这些年画具有相当规模,其作品大多以简练的线条、鲜艳的色彩,注重情节、情趣和造型的表现,人物生动可爱,富有活力,使作品别有新意,颇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四

 

  “新年画”内容涉及抗美援朝、大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题材的年画。由于许多大画家都参与了大量的年画创作,使这一时期的年画在艺术水平上达到了巅峰。

 

  80年代以后,年画开始被挂历挤出了人们家里。年画一张只看一年,未免会产生视觉疲惫感,挂历12张,一个月看一张,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一批老年画家这时年事已高,很难再出新作,而后备军严重匮乏,这是传统年画后继无人、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

 

  近代中国最早注意收藏木版年画的是鲁迅先生,他收藏的湖南滩头年画《老鼠娶亲》,是中国民俗年画的经典。明末清初的年画现在已是凤毛麟角,属稀世珍品,而清末民初的年画售价也已不低。更早期的老年画,则已成为“可与中国明清珍本绣像插图相媲美”的艺术珍品了。2004年,广州嘉德曾举办了国内首场年画专场拍卖会,有180件年画拍品参加了拍卖。其中编号为4号《尉迟恭沥粉金门神》和5号《秦琼沥粉金门神》的清代初期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拍出了9.02万元的高价。另一幅反映中国鸦片战争前边界原貌的清代黑白木版年画《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以8.47万元成交。

 

  五

 

  童年时,我最喜欢逛供销社,那里面的年货应有尽有,年画也挂了满屋子。大部分年画以吉祥、喜庆、欢乐、美好等事物来表达与烘托新年的节庆气氛。

 

  一过腊月的小年,家里就开始擦灰扫尘。爸爸妈妈总要在闲暇时一次次上街,陆续购置不同的年货回来,其中就会有几张年画。

 

  开始贴年画了,爸妈先搬来一张小方桌,之后把画慢慢地展开,以免弄折了、弄皱了、弄脏了。先在年画背面抹浆糊,尤其是几个角上要多抹点。抹完浆糊,爸爸就会站到小凳子上,我趁势赶紧帮着妈妈、姐姐把年画小心地递给他。之后爸爸面对着墙,选好高度位置,轻微移动来贴,我们仨就站在下面指挥着:“有点歪了,右边再往下一点,嗯,差不多了……”每当爸爸听到我们说“好了”,他就使劲儿把画按一按,用他那双大手再一次把画铺展压平,我和姐姐在地上蹦跳欢呼着:“好啦,好啦!

 

  贴上了新画,旧貌换新颜,整个房间顿然蓬荜生辉。我跳着随手抓起身边盘子里的一颗糖果放进嘴里,故意吸吮出大大的声音,妈妈见状,就会过来摸摸我的头说:“看把你高兴的!”再看妈妈,也是满脸灿烂的笑容。

 

  贴年画的感觉,真个是贴心贴福啊!我觉得那贴上去的是我们全家的幸福。

 

  六

 

  年画贴上去,一看就是一年,所以印象极深。

 

  我印象很深的年画是一张歌颂中朝两国人民友谊的。在鸭绿江上,两艘游船相对而过,两艘船里的两国游客伏在船舷上向对方微笑、挥手,还有鲜花和歌声,还有鸥鸟和彩霞。看着这些,我就遐想很多,想一望无垠的大海,想能坐坐大大的游轮,想那海边展翅的鸥鸟,想那彩霞映满天的绚丽,想渺远的地方是不是有更美的风景,有一天,我也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看一看。

 

  记得一张歌颂英雄的年画,画面是红黑色的,有点像木刻的效果,画面是一位解放军战士在铁轨上搬起横倒的大树。妈妈说这名解放军战士是个英雄,他的名字叫欧阳海。每当夜里妈妈叫我起来解手的时候,因为厕所在外面,我害怕自己出去,借着昏暗的灯光,看着英雄的形象,自己就乖乖地下地了。妈妈还给我讲欧阳海的故事,他舍身推战马、救列车,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大概就是妈妈将这张年画贴在我床头的良苦用心吧。妈妈经常告诉我要向英雄学习,长大了要做国家的栋梁。

 

  我最喜欢看的一张年画是“年年有余”。“”与“”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鱼之吉利,则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抛开这些图腾崇拜,我直觉上赏画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尤其是那张五个小娃娃和一条大红鲤鱼画,穿肚兜光屁股的娃娃个个喜庆、健康、快乐,红鲤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非常漂亮的吉祥物,意喻年年有余,岁岁喜庆。我的眼睛总是直直地盯着那画儿看,那胖头鱼背着胖胖的娃娃,怎么看怎么稀罕。大鱼胖得叫人想到了富裕,胖胖的娃娃谁家都希望有的,有了胖鱼再有了胖娃娃,这日子真是富足了呀!这幅画无论是创意还是效果,皆堪称一流。

 

  七

 

  年画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不断地演变着,这是一段段历史的缩影,这是一幅幅时代的印迹。年画用朴素的民间绘画语言记录了当时民俗民风、服装服饰、建筑艺术、宗教信仰等。从一定程度上说,年画也反映了社会心态与民情。然而这一切的美好都恍如昨天,如今那些给人留下无数喜悦和温馨回忆的年画风光不再。年画已经退出了节日的舞台,很少再有人家会张贴年画了。

 

  我忘不了那些曾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陪伴我们的年画,它们给我留下无数喜悦温馨的回忆。如今,年画成为人们一种怀旧的收藏品,那些雅俗共赏的老年画存量已相当稀少,有的甚至凤毛麟角,更加剧了人们收藏的难度。

 

  每当新年挂历登堂入室之际,我心中总是泛起贴年画的幸福感,贴心贴福贴年画,贴年画是我心底永恒的深情记忆。

 

  我渴望能从传统民间年画里再找出那丢失已久的年味。(赵冬)(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