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学术传播的新媒体渠道

26.09.2016  13:35

  9月25日电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学术网络传播规律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会议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就如何加强学术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媒体有效传播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声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亚平,湖北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刘宏兰,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授何祥林等与会并发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李红岩主持会议。
  
  当前,新媒体不仅发挥着极大的社会影响,而且日益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思想交锋的主阵地。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永林认为,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在借力网络先进技术发展的同时,要警惕西方网络文化侵入对中国社会科学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要警惕少数偏激网络意见领袖对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体系的影响;警惕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科学正常学术争鸣的影响;警惕网络新媒体的随意表达对社会科学严谨知识体系的影响。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夏义堃表示,互联网实现了学术信息的数字化传递、交流和共享。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术传播的影响涉及学术研究范式、学术研究者结构以及学术传播形态的变化和学术服务的拓展和延伸。同时,还改变着传统学术传播形态,使学术传播的内在运作和外显特征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她认为,掌握网络学术传播规律,需要从以内容为主的传统学术传播转向丰富多样化的、注重用户体验和价值实现的整合服务模式。
  
  互联网技术对于社会科学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魏登才说,当前,网络安全的风险机理正在发展演变。要注重提炼出反映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中国话语,将中国话语与世界业界话语沟通融合,主动对接全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发展格局。在理解的语境、认同的方式和惯例的程序中主动设置核心议题,在超越各自固有的话语体系中反映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运用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与会学者还就中国学术怎样主动设置话语议题、怎样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识性概念,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与传播力等问题,发表了见解。(记者 明海英)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