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辉南县编织民生保障工程网

24.12.2014  12:31

本报讯(翟明强李文丰记者孙亚光)辉南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各种资源,编织一张民生保障安全工程网,惠利于民,确保居民不为饥寒所迫、不为大病所困、不为住房所难、不为失业所忧。

近几年来,辉南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是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比较低,为此,该县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更多困难群众的生活就摆上议事日程。

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按照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的增长机制,该县将城镇低保标准由每月280元提高到33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年2310元提高到2650元,全县现有城乡低保对象2.41万人,发放低保金5250万元,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针对低保对象医疗问题,该县开展了住院救助、门诊慢性病救助、资助困难对象“参保参合”和临时救助等多种救助方式,全县定点医院有11个,定点药店18个,全年救助4.15万人次,发放各类医疗救助金达1444万元。随着老龄社会到来,特殊老人群体生活问题日益突出。该县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努力提高五保供养水平。全县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33人,分散供养418人,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730元,提高了78%;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3330元,提高了81%,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87%,提高了养老护理专业水平,基本满足了全县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护等供养需求。

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级补助及福利彩票公益金200万元,对朝阳镇、辉南镇、辉发城镇、楼街乡4个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进行了维修改造,新建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4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个。目前,全县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已经达到44个,拥有养老床位2479张,入住率60%以上,县民政局被评为全省“双百敬老先进集体”。

建立协调机制,强化工作保障。该县成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由财政、发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工会、残联、住建等31个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确定了“一门受理、协调办理”机制,在各乡镇政务大厅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统一受理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申请和申请人难以确定管理部门的救助申请,及时办理或者转交其他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办理,为困难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经过向上积极争取,县里11个乡镇各配备一名社会救助工作人员,隶属于民政局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稳定了社会救助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