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扶贫协作的首善答卷——北京市助推受援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北京责无旁贷。当前,北京市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5省区纳入了中央扶贫协作考核范围,2017年底还有134万贫困人口。为帮助受援地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北京市坚持立标杆、做示范,以首善标准,以更大决心、更精准举措、更硬作风,聚焦聚力扶贫脱贫,亮出了风格,形成了特色。
据北京市扶贫协作办统计,过去五年来,北京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金项目重点向基层和民生倾斜,共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89.6亿元,实施各类援助项目2650项,在京培训受援地干部人才454期16640人,有力推动了受援地脱贫攻坚进程。
高层推动,顶层设计架构大扶贫格局
今年四月份,北京市领导班子集体出发,开展了一轮密集调研,调研坐标不是北京城,而是内蒙古、河北、西藏、新疆、青海等北京扶贫协作地区。走村入户,送暖问需。
扶贫协作是扶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市委书记蔡奇反复强调,要把扶贫协作工作当作光荣的政治任务,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作自己的分内事,聚焦小康、聚力扶贫,立标杆、作示范,着力推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让共赢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市领导的重锤响鼓,有力推动了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目前,全市16个区与受援地区89个县(市、区、旗)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实现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范围的全覆盖。各区、各单位主要领导纷纷带队赴结对帮扶县开展对接工作,全部签署帮扶协议,有效整合资源,推进扶贫协作工作深入开展。
一场大格局、大融合的扶贫框架已搭建完毕。作为统筹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的领导机构,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近期进行了调整和扩充,更名为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领导小组,增加了领导小组副组长和成员单位。市委书记蔡奇挂帅任组长,市长陈吉宁任常务副组长,多位市领导任职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由原来的22家扩展到46家,除了增加市级有关单位,还将16个区纳入进来。目前,形成了领导小组做决策,市扶贫协作办和前方指挥部及挂职干部团队具体实施,各区、各部门共同支持的全市扶贫协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了领导小组在全市扶贫协作工作上的顶层设计和全面统筹。
为了更好推进扶贫协作工作,北京市扶贫协作办正在加快建设扶贫产业双创中心、社会动员中心、教育培训中心、高原适应康复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扶贫协作研究中心,整合扶贫资源,搭建支援帮扶平台,激发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协作。同时,加大政策制度创新供给,先后制定实施了从严治党、资金项目、督查考核、社会动员、作风建设等方面50多项制度。
发挥优势,聚焦精准夯实受援地脱贫基础
打开北京扶贫协作的地图,这场硬仗的战线之长、任务之重清晰浮现。向西,西藏、新疆、青海是国家确定为最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向北,内蒙古、河北贫困县多、贫困人口多、基础条件差,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向南,对口协作河南、湖北南水北调水源区和巴东17个县,移民人数多,保水质、助扶贫的重担不可小觑。同时,北京市还有对口合作沈阳市和区域合作12个省市。可以说,北京扶贫协作点多、线长、面广。
办法总比困难多。北京结合自身优势,采取更加聚焦,更为精准,在资金项目、平台建设、资源对接、人才培育等方面聚焦扶贫,精准施策。
扶贫的钱怎么花得更好?北京坚持把财政援助资金的80%以上用于助力脱贫攻坚,新增资金全部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帮扶资金更多用于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起来的项目上,精准聚焦贫困村、贫困人口。
沙漠腹地的和田市金叶村,贫困户吐尼亚孜·阿布都卡地尔家里北京援建的两座大棚里,挂满瓜藤的新品种——酸奶甜瓜个个都像拳头一样大。“以前我没手艺,只能到阿克苏摘棉花挣点钱,北京来的专家手把手教我们种甜瓜,一年种两茬,中间再套种些蔬菜,一年的收入能有2万元左右。”丰收在望,吐尼亚孜高兴得合不拢嘴。
扶贫协作,两头都得使劲。受援地须自力更生,支援地要发挥优势,一起拔除贫困的根。
结合自身市场优势,去年北京为支援合作地区在京举办特色产品展销会,西藏、新疆等11个省(区)22个地区的32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销售额2155万元,签订购销协议10.5亿元,首都市场的大门向贫困地区大幅敞开。
利用教育、医疗资源丰厚的优势,北京实施了“组团式”教育、医疗援藏。3年里,百名北京援藏教师顺利完成援藏教育工作。2017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实现高考上线率100%;两年内,42名北京优秀医务人员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2017,拉萨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实现“大病不出藏”的历史性突破。
利用就业机会多,今年3月北京在河北、内蒙古实施了一个月的“春风行动”,连续举办10多场大型招聘会,为贫困地区百姓提供33128个就业岗位,现场有7086人达成就业意向,推动更多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发挥人才集聚的优势,北京每年都组织受援地干部人才进京培训或组织首都专家赴受援地授课。过去4年,有23位院士、101位专家深入湖北省十堰市的车间、医院、教学一线,先后帮助141家企事业单位解决了290个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培训当地业务骨干400余人,把扶贫和扶智有机结合一起。
选派优干,加强交往营造民族一家亲
2016年5月,高考前不到一个月,援藏教师、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副校长宋志军的父亲突然病危,当他赶回家时,老父亲已是弥留之际,没有给远方归来的儿子留下只言片语。办完丧事九天后,老宋就回到了拉萨,比西藏规定的二十一天丧假提前了十二天,这么做只是为了让西藏的孩子能安心准备高考。
像宋志军一样的北京援派人员不胜枚举,面对高寒缺氧、沙尘弥漫等艰苦的环境,北京援派干部们凭着满腔热血,“舍小家为大家”,只因心中有一个信念——让受援地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尽锐出击。过去五年来,北京选派了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干部人才1786人,包括党政干部、教师、医生等。此外,还有大量的企业援建人员、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团队,形成了规模庞大、作风优良的支援队伍。
“等我脱贫了,欢迎您再来做客。”今年4月份,新疆和田地区的麦麦提阿卜杜拉·库尔班高兴地拉着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挨个房间参观北京援建的富民安居房,临别时,老人依依不舍地把蔡奇送出大门。
随着持续多年的干部派出,北京与受援地区之间的交往交流日益频繁,民族团结在这过程中不断巩固。和田县的和谐新村是个沙漠中的新村,有10个民族群众混居,建立了“嵌入式社会结构”。在新村幼儿园,每当有北京客人来这里参观,教室里都会传出不同民族小朋友们用稚嫩童音唱出的《我爱北京天安门》。
过去五年来,北京开展“民族一家亲”、“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北京夏令营”、“宗教人士赴京交流学习”等民族团结活动。同时,组织专家赴受援地巡诊,开展白内障复明、先心病、唇腭裂等儿童治疗,帮助受援地医院与北京医院建立远程诊疗系统,惠及数百万群众。
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从开展扶贫协作伊始到如今,北京始终没有缺席扶贫这场硬仗。迈进新时代,北京将继续按照首善标准,推出有效措施,付出百倍努力,拧成一股绳,助推受援地打好脱贫攻坚战。